本节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课前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寻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探究活动,大家分成6个小组,按照主题搜集历史照片、物件,采访长辈,探究新中国以来衣食住行、通信、娱乐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课堂通过多种任务类型进行展示分享探究成果。在整个探究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取地的巨大成就,分析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的原因,加深党对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正确性的认识,增强自豪感,涵养家国情怀,进而与现实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为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
亮点:1.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衣食住行等切入,拉进历史距离。2.多元探究,融合口述史、实物史等,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3.情感渗透,通过代际对话,理解社会的变迁、家庭成员的努力,增强对社会和家庭的认可。
不足及改进:1.因分享用时过多,课堂历史总结升华部分未呈现,历史感待加强。2.针对学生前期的探究活动,要给出更清晰的要求、规范(时间、内容、语言表达、标准等),分工明确,可采用表格的方式落实到人,同时给出具体、细节的指导。3.评分标准的评价指标需要更加精准、可选取重点维度,同时将历史素养的维度设置在60%以上的占比,使用麻吉星评价功能,落实历史素养。4.每组可根据自己的探究主题,设计问题(每个人均需设计、组内选出最优质的问题,要求难度系数符合0.6-0.7),让探究的学生和聆听的学生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5.关注如何将锻炼能力的学习活动与考试评价相结合,如何实现常态化,有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