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主要秉承教材逻辑和学生立场,让学习内容更具有逻辑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真正突显“学为中心”,主要体现在: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解读教材时,我们发现某一个单元的教材编排顺序不够合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单元整体的思想来重组教材。让单元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间连接得更加紧密,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如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把认识与分类结合起来,更符合逻辑结构和学生认知,更有利于学生有结构地学,为整体感知奠基布局。
二、学生需求的构建
单元的统整教学所体现的不只是将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思考,而是数学教学的展开,让学习成为一种活动的探究。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认识比我们预想还丰富,尤其是结论性的知识点。他们缺少的是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所以我们的单元设计要以学生已知的起点作为课堂的起步,教学中满足儿童真实的需求,丰富学习的质感,让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三、学习方式的改变
用学生所创造出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素材来展开学生的发现和理解,通过在不同中找到相同点、在辨析和对比中深化对三角形的认知、在自学中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提高对三角形的理解,逐步实现由特征认识走向概念建构。课中,也是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学科素养的聚焦
从“画一画”中学生画出的心目中的三角形到“分一分”时想象“如果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会怎么样”,再到“搭一搭”前想象一下搭成的三角形的样子,基础练中又让学生想象“再拉下去,这个三角形会怎么样?”,整节课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逐步实现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三角形的分类过程,强化了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核心就非常有效的指向了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其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