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新采71:檀弓下·“问心”故事四则
朱熹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孔子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将“人心”之光明彰显到无与伦比程度的圣人。
孔子说过的最硬气的话叫“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上天将他的美德都寄托在我身上,一个小小的宋司马桓魋能把我怎样?如果说这话算是对天的自信的话,下面的话绝对是对自己的自信。有一天,他得了重病,子路请求为他祈祷,他问子路有这样的先例吗?子路以《尚书·周书》中的“祷尔于上下神祇”为回应。孔子对子路说,如果是这种祈祷的话,我无时无刻无行不是在祈祷。言外之意是说,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无愧于天地神明。
后来,孔子的弟子樊迟将要出仕做官,拜别孔子时,问老师什么是“知”。孔子告诉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敬鬼神而远之”的背后,便只剩下问心无愧了。当人人都能收拾精神,拥有一颗自作主张的大英雄之心时,人人对自己人之为人的人心充满笃信与敬畏时,这个世道还能坏到哪里去呢?
(一)为政者孝,足以治民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成邑有个人的兄长死了,他却不愿为兄长服丧,听说子皋要来成邑当邑宰,才赶紧为兄长服齐衰。为此成邑的人用歌谣编排他:“蝉吐丝而无筐盛嘞,蟹有筐(背壳)却不吐丝唉;蜂头上有帽而无冠嘞,蝉腹下有冠(嘴)却无帽唉;兄长死而不带丧嘞,子皋来却服齐衰唉。”
真正管用的道理,看起来常常让人觉得不管用。
《论语》记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引用的“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出自《尚书·周书·康王之诰》,周公因为康王这个人有至孝、至悌的美德,而派他前往成邑治理殷商遗民。周公认为,只要能真正做到孝悌,就能治理好百姓。
很显然,子皋治理成邑,就是最好的例子。子皋这个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所以,那个不愿意为哥哥服丧的人,听问到是以孝悌而闻名的子皋前来治理成邑,赶紧为哥哥服齐衰。
正所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子皋,了不起!
(二)心中有杆秤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
乐正子春的母亲去世了,他悲痛的连续五天都吃不下食物(礼法要求仅三天)。后来他说:“我真是后悔呀,我在我母亲之丧这里还不能以礼节制自己泛滥的哀戚之情,(哪里还有我合于礼用情的地方呀)我嫌恶于自己这不能有所节制的喜怒哀乐之情。
没有人批评乐正子春,但乐正子春自己心中有杆秤。
《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由乐正子春之事观之,“发而皆中节”何其难也!人之过情,不以礼节之,何其危险呀!
(三)求诸谁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尪(wāng)而奚若?”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鲁国大旱,鲁穆公把县子叫来征询意见,穆公说:“天总不下雨,我想把身有残疾的人拉到太阳底下曝晒,以求上天哀怜这些人而降雨,这样做如何?”县子说:“天总不下雨,而曝晒有残疾的人,这是暴虐的行为,恐怕不行吧?”穆公又说:“那我想把女巫拉出去曝晒,以求上天哀怜这些人而降雨,你看如何?”县子说:“天不下雨,你寄希望于愚妇求雨,恐怕太迂阔了吧?”穆公再次问道:“要是罢市,你看怎样?”县子说:“天子崩,要罢市七天;诸侯薨,要罢市三天。为了求雨而采用罢市的方法,不也可行吗?”
鲁穆公也好,县子也好,好像都不够熟悉鲁国的历史。《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一年夏天,鲁国就发生过一次大旱。当时,鲁僖公的想法同这里的鲁穆公没什么区别,都是试图通过暴晒尪、巫的方式,向天祈雨。后来,臧文仲指出这样做不是正确的应对旱灾的办法,减少度用,努力耕种、劝人有无相济,才是“解锁”旱灾的正确方式。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鲁僖公和鲁穆公相比较的话,没有多大进步。臧文仲和县子相比较的话,差出好几个层次。
旱灾来临,求诸谁?恐怕求谁都不如求自己。“巷市”还能求下雨来?只不过比暴晒他人仁道和缓了些吧,都是无济于事的馊主意!
(四)死为什么要同穴
孔子曰:“卫人之祔也,离之。鲁人之祔也,合之,善夫!”
孔子说:“卫国人的合葬,是夫妇各用一个墓穴,中间有土墙隔开。鲁国人的合葬,是夫妇都在一个墓穴里,这样做是更好些!”
由这则故事看,“死则同穴”大概是从孔子开始讲求的。
死为什么要同穴?由己推人,由生推死罢了。
相亲相爱的两个人,生时自然是希望在一起的。死了,既然要合葬,干嘛要用一道土墙从中间隔开呢?
问问心,好多事儿就都明白了。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