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的推动力与塑造
一、推动力影响
一位教育家说:“要想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魏老师在书中<举左手举右手>中的一段文字。左手代表不会回答的问题,右手表示能回答的问题。这种方式在以前老师的公开课上我也提过。对外的公开课看的是学生的主动性,所以举手就成了很难的事,没人举人觉得学习的氛围不够,都举手又不知道那些是真正的会答题。在这个案例中小孩的一句话说的很真切:举手只是为了面子,想到得到老师的好感。每一位新到班级的老师,所有学生都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所以很多孩子就会想尽办法去博取老师的关注。那么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就是学生在自己塑造成就感。包括我们亦是如此,有了成就感才能产生更多的动力。有了成就感才会有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自尊心就是由成就感建立的,是通过挑战并克服困难而获得的。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只有靠自己努力换来的才会具有价值,才能使自己倍感珍惜。而享受它的来之不易,这就是成就感。
当我们看到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我们应该适当的进行引导,去配合孩子建立这种成就感。对于老师来说只是课堂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重大的。只要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学之心,从而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没那么困难了。至少他愿意去坚持去付出去努力,这也正是我们作为教师所想要达到的效果。
二、信任的构建自尊
自尊心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学习效率低的同学更是需要自尊心的培养。很多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不好是有原因的。孩子出现了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一旦放任不管,或者是对其表示否定,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类没有自信的孩子非常多,所以我认为塑造自尊心的前提是要有自信。自信才是创造的源泉。在我们的教育之中有很多这样的列子,就我自己班就有那么一位孩子。大家都习惯称呼他:阿泰!关于阿泰之前我也写过几次,到现在他基本上已经融入了班级体,对同学对老师都进习惯。阿泰的变化应该是因为上学期对他的认可,现在班级中也没有同学再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了。这些都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教师对于学生的呵护上的,就像魏智渊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说到的一样:鼓励和协助学生不断地增加挑战困难的难度与长度,在无止境的挑战中不断地提升尊严感。学生只要充分的信任老师后才能让他们跟随教师的脚步去走。只有得到广泛的关注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价值,从而找回自信,有了自信就可以塑造自尊心。
三、万能的策略
特别是读到魏老师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一书中第67页关于小亚的故事。这则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也让我对自己学生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每个班都有一个小亚这样的同学,只不过没有她的那份勇气与老师产生冲突,但是像这种结果我们身边有很多,也许很多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的。最后借用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享: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并使师生的相互信任成为教育的良好基础,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随随便便地鼓励或赏识所能达到的。鼓励或赏识,或表达善意,只是一个开端,而不能成为万能的“策略”。仅仅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教育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经过漫长岁月中的相互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