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书笔记四
一、矢向决定矢量,价值不可偏差
我用“矢向”与“矢量”两个词来说事:矢向喻指教学所确立的价值方向,矢量喻指教学行为所引发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度量(在物理学中,矢量指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又称为向量)。在根本上,矢向决定矢量,前者偏差了,后者必然较低、趋零乃至为负数。所以,在确定教学矢向上,不可怠慢或任性。---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1.
我的思考:教学的价值方向就不能出错,一定要指向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提升学生探究、合作、创新能力。但不可否认,以学生分数为导向的错误教学观仍然大行其道,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这里列举三种情形,值得引以为戒。其一,以讲台为“据点”,大事渲染教师本身错误或应予存疑的“三观"。其二,以看似创新、可悦纳的形式传递专制、非民主的消极意识。其三,以偏执、缺乏辩证的良善之心“温柔地钳制”学生趋新向美的思维和思想。---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1-32.
我的思考: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反向的偏离,冯老师总结到位:错误的观点、消极的意识、偏执的思维,这三点确实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存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害无益。
二、学科阵地必须坚守,学科边界不可拆除
真学的根本标志之一是增值 (或者说“获得”),上述三例如果说也有增值,那是一种负增值,似可称为负性真学,在教学绩效数轴上处于原点向左的区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正向或不正确的真学,它使学生也有所习,有所得,有所益。而这些习得和获益,不是相应学科及其相关学习理当追求的。说得通俗点儿,它歪打没有正着,却有所偏着。我冠以“偏向真学”之名,从广域语境看也是一种错教。---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2-33.
我的思考:只有准确定位何为“真学”、区分“假学”,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顺便提及,在语文教学中,要兼顾与兼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在主题类单元已成各种语文教材编撰通例的情况下,偏重乃至畸重于人文性,已成一种时尚,总体而言,教学准星似可向工具性一边略加回拨。---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3.
我的感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赞同冯老师的观点,教学准星要向工具性回拨。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不适宜的教法也是一种隐形的错
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后,也有可能错教,这自然指向教学方法问题。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然而怎么教也会反作用于教什么,有时形式亦可起到内容所能起到的作用,甚至有些作用还是内容所不能起到、无法替代也更为重要的。内容要优选,教法要适切。教法不适切亦是一种隐形的错,它同样不能引发(高品质的)真学。---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4.
我的思考:价值要正确,内容要优选,教法要适切。是学生“真学”必要且充分条件。
毋庸讳言,广义错教几乎遍及我们的课堂与教学,不夸张地说,大多数课堂都存在着形式不一 、程度有别的错教行为,妨碍了真学的正向和深度实现,也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着或大或小的消极作用。由此,想起20世纪初黎锦熙先生关于作文教学改革提出的著名“三原则”,其中有一条是“改错先于求美",教与学也是这样,改错理当优先。---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5.
我的思考:“改错先于求美",只有改掉课堂教学中错误的行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真学的正向和深度。
四、我的感想
冯老师在本节课堂教学存在的三种错误行为:价值观偏颇、内容远离学科属性、教法生搬硬套。这三种错误的教学行为,偏离了教学教学规律,带给学生贻误终身的价值观,错教没有有存在的合理性。并提出了课堂教学价值要正确,内容要优选,教法要适切的是学生“真学”必要且充分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