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遍,在考研期间不断的对驱动力有所思考,决定考完之后再看一次。又有了些新思考。
全书总结
作者阐述了驱动力的新时代3.0,揭示出驱动力2.0时代的问题以及弊端,而驱动力3.0是指 来源于个人内部的驱动力,而不是外部物质或者规则等带来的驱动力,驱动力3.0由 三大要素:专精,目的,自主构成。同时作者还阐述了如何培养自身的驱动力3.0,成为所谓的I型人,并且将驱动力3.0在个人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
核心内容
驱动力1.0时代:生物冲动
驱动力2.0时代:需求奖励,避免惩罚
驱动力2.0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用驱动力2.0,用管理的方法去驱动自己做事,驱动他人做事,而只有极少数人找到自己内部的驱动力,也就是驱动力3.0,做到了有目的,专精,并且自主。
机械性劳动:“如果—那么” 型的激励
机械性劳动要注意:讲明劳动的意义,承认该劳动是枯燥的,并思考该劳动是否可以转化为创造性劳动。
创造性劳动:“既然—那么” 型的激励
考虑非物质的奖励,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具体的夸赞,并且要注意随机给予奖励。
驱动力2.0对推算型工作有益,对探索性工作会破坏。
自我决定理论:人类有三种内在需求:能力,自主性和归属感。而驱动力2.0并没有解决这些需求。所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各种内在心理需求的环境。
I型人比X型人表现水准更高, 不会对金钱和认可嗤之以鼻
I型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可再生资源, 能让生理和心理状态更好
I型行为依赖于三种营养素:自主(是否进步,自我激励,外部激励)、专精(刻意练习,弱项,批评,经受得住疲惫)和目的(你的第一目标)。
其中专精是一种思维模式:如何去做事情,为了什么去做事情。专精是痛苦的,是不符合人性的。并且专精是无法达到,只能无限靠近的。 专精需要 寻求投入。 服从可以让我们能够撑过白天,但投入能让我们撑过夜晚。 令人最投入的事情是与能力匹配,高出一两个级别,工作如果太难,则是焦虑,太简单,则是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