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朞[1]三百有六旬[2]有六日,以闰月[3]定四时,成岁[4]。允厘[5]百工,庶[6]绩咸熙[7]。
(《尚书·虞书·尧典》)
【注释】
[1]朞:同“期”,周期。此处指一周年。孔传:“匝四时曰朞。”
[2]旬:十天。《说文》:“十日为旬。”
[3]闰月:历法术语。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夏历把一年定为12个月,大约30天,小月29天,所余的时间约不到12天,近三年余下的时间成一月,加在一年里,设为闰月,以保证历法的设置和自然气候的变化相协调。孔传:“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除小月六,为六日,是为一岁有余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以定四时之气节,成一岁之历象。”
[4]岁:年。周代以前称年为岁,源于岁星(即木星)运行一次的周期,后即作为年的通称。
[5]厘:治理。
[6]庶:百姓,众民。
[7]熙:兴盛。
【解读】
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对天文、历法的研究颇为先进。《尧典》记载古人定周年、置闰月、明四时。历法的设置明确了自然气候的变化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类顺应此规律而生存,各行各业皆准此规律而取得成绩。
医为“百工”之一。与农业一样,尤其重视“人与天地相参”之理,故必然据一年四时之序论医,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二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终朞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灵枢经》又云:“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邪客》)“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治之奈何?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气一日分为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