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武义县武阳中学八(6)班班主任李静雪老师组织的“你好,寒假!”寒假亲子共读活动启动仪式。
在会上,李老师亲切地和我们讨论了寒假里我们怎么样一起读书,寒假怎么一起讨论,寒假每天花多少时间去读书……还教我们怎么样阅读并打卡。
活动快结束时,李老师发给我们挺厚的一本书——李家成教授编著的《你好,寒假》再加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看着我们惊讶的表情,李老师笑着对我们说:“大家不要害怕,不用全部写完的,能写多少是多少!”说真的,李老师的亲切和平和但认真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来那一天,刚好是我家里比较忙的一天,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我才记起李老师布置的打卡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仓促中在被窝里打开了这本书。看了几页之后,我发现这本书里讲的内容是一些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玩意儿”,就饶有兴趣地看下去了。
第一个“新玩意儿”是书里提到一个新名词“教育世界”。李教授认为,人自出生后会接触一系列的教育世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他认为,寒暑假这部分时间的教育可以另外归类为一个教育世界——属于第四教育世界。李教授在书中摆事实讲道理,陈述以往寒假我们的孩子是做的哪些寒假作业,这些作业是怎么样布置的,对孩子有什么作用,他还详细分析了孩子的心理,告诉我们这样的作业其实对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多少用处,还会增加孩子的厌学情绪。让我对寒假这一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
把寒暑假列为研究对象,是开了国内这一领域的先河吧。我以前一直认为寒暑假是放松休闲的代名词,在我们自己还小的年代,寒假都是代表过年,与传统节日有关,假期里无非就是吃喝玩乐,穿新衣放鞭炮。可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寒假原来还可以这样过。
第二个“新玩意儿”是书中提倡的最近也比较红火的——寒假里组织由老师发起,孩子们自己组织的各种有趣的小组活动了。从研究,到策划,到实施,到总结,家长为辅,孩子为主,多方力量,全程投入。让孩子学到很多课堂外的知识,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增长了见识。书中列举了很多去年已经开始开展,并有成效的案例,看完让我开始理解并决定支持了这样的活动。因为无论是游历的形式,还是做家务的形式,对于我的孩子来说,总比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拿手机要有意义得多吧。
第三个让我感动到的地方是作者为教育为孩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字里行间中,在作者的理念里,不管是“体现以儿童为主的理念,以儿童利益最大化”,还是“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使人幸福”,都是真真切切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了孩子成长这一目标在探讨在思考着。书中例举的一些假期活动开展过后,孩子们从各个角度确实学到很多东西,也懂得策划组织的重要性。确实,从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讲,通过一个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比在家背一篇课文要有意义得多,不是吗?只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无奈地已经忘记教育的根本在哪里。
最后,我也想说说我的困惑。
“你好,寒假”这一系列活动,事实证明有意义也有效果,但是要把它做好,最难的是——有力度地实施和持久地坚持。但是现在整个社会教育大环境就是“成绩是学生的命根”,家长和社会很难给予真正大的投入。我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最大的阻力就是应付,我的儿子就是每天应付学习,才学成这个样子。如何让这样的活动在家长中,社会中真正有效地全面铺开来,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其实有些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活动,她们非常热心且耐心,但是时间和文化水平都有限,无法给予书中提到的“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这样的帮助。还有中国家庭的现状——爸爸在一个家庭里参与度非常少,他们会统一地把这一类活动称之为“无所事事”,如何提高爸爸的参与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再有,经常让家长参与活动会不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是否可以家长组织一两次之后,全程让孩子自己去策划组织实施……这些都是寒假活动中实实在在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有思考就会前进,有困惑就会有对策。只要认真并坚持,相信这个第四教育世界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如果,能进一步,改变中国现有的对孩子评判标准,改变一些固有的理念,让千军万马不再挤独木桥,都有路可走,那就好上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