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共读共进…
【打卡人】昝玉姬
【打卡始于】2023年8月28日
【日精进打卡第162天】2024年5月31日
【今日读书】
【书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用时】60分钟
今日阅读 第五章 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
基本问题能够激发思考和探究,激励揭示更多的问题,包括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只是给出标准答案。这些问题涉及范围广,充满迁移的可能性。
基本问题隐含的要求不仅仅是独立单元中多种多样的活动和知识片段。提出这些问题并使之成为单元学习的中心,是为了引发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最终迁移。
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们像一条过道,通过它们,学习者可以探索内容中或许仍未被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理论、问题,在借助启发性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
好的问题能够引出有趣的和可选择的其他观点,要求我们在发现和维护答案的过程中聚焦于推理过程,而不只是关注答案的“对”或“错”。
好的问题将激发已学知识、生活体验与当前学习内容之间的意义关联。
好的问题可以而且确实需要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使我们获益匪浅。
好的问题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并能使我们举一反三。
某个问题看起来是真实的且与学生相关,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投入其中。
基本问题是那些鼓励、启发,甚至是要求我们超越特定主题而产生迁移的问题。
最好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惊人的益处——如果我们基于这些问题来设计教学的话,基本问题可以超越问题本身而提供更深刻的见解和视角。它们可以作为评价学习进步的指标,使我们持续专注于探究而不只是专注于答案。
基本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或阶段3教学中的策略。基本问题能架构教学目标。
基本问题涉及所有的学习任务,起到指导深层次理解的作用,同时也通过非常精确的探索或后续问题来加深理解。
“基本”的四种内涵
“基本”的第一个内涵是,它是指在我们一生中会重复出现的重要问题。这样的问题范围很广,并具有永恒的特质。生活中对这类问题的反思和体会使我们有可能改变想法,这种想法的变化不仅是预料中的,也是有益的。好的教育植根于这种终生性的问题之中,只是我们有时因专注于掌握内容而忽略了它们。
“基本”的第二个内涵是指某一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探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基本问题是那些指向某一学科的核心大概念或指向前沿技术知识的问题。
“基本”的第三个内涵指的是:学习核心内容所需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探究、厘清重要而复杂的观点、知识和技能——这是专家们认为已设置好的通往发现的桥梁,只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或领会其价值——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是基本问题。
“基本”的第四个重要内涵指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特定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个问题能够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那它就是基本问题。
设计和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是使基本问题可被人理解,能发人深省且具有挑战性和优先性——宜早不宜迟。
基本问题的六个指标
真正引起对大概念和核心内容的相关探究。
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
要求学生考虑其他不同观点,权衡证据,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回答。
激励学生对大概念、假设和过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持续的反思。
激发与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的有意义联系。
自然重现,为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创造机会。
这六个指标明确了对于基本问题的目标要求:必须是能够促进探究,引起深度理解,引发新问题。
专题性问题:在教师的心里,这些基本问题专门指向一些话题,需要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得到解决,哪怕只是暂时的。一些专题性问题对学生理解核心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问题指向或隐含大概念。聚焦于某一话题的基本问题寻求的是促进真正的探究以达到最终的理解。专题性基本问题需要通过分析、解释和论证建构才能解答。也就是说,需要真正的思考。那些能够引出最终答案、标准答案,与更大概念和更难问题不相关的专题性问题,更适合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放在阶段3。
综合性问题:更综合的基本问题会带着我们超越任何特定的话题或技能,指向更通用的、可迁移的理解。它们不指向话题的内容,而是指向跨越单元和课程的大概念。
引导性问题:对答案有引导性的问题——目前学生最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无法成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基础,因为它们专注于事实,只要求回忆,而不是要求充分使用大概念。对答案有引导性的问题指向事实知识和明确的答案。对于对答案有引导性的问题,只要记得所说所读的内容,或知道在书中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就可以回答。
作者将基本问题分为四类:开放性综合问题、指导性综合问题、开放性专题问题和指导性张提问题
仅仅依据关注特定概念和过程的专题性问题来设计单元内容,并不能确保知识迁移的发生,无论这些问题如何富有启发性或与核心内容相关
仅仅依据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来设计单元,则可能导致漫无目的的讨论,不能获得与内容标准和核心内容相关的特定理解。
仅仅根据指导性问题设计单元,使学生不可能有智力自由和机会去探索课程所需的、有助于理解的问题,也会失去“揭示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
最好的专题性问题取决于其与相关综合性问题的明确匹配。
促进理解的教学艺术需要开放的和指导的、专题性和综合性探究的巧妙组合。通过恰当的平衡,我们会发现脑力激荡和创造与专家的深刻见解相伴而生。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专题性基本问题和综合性基本问题的混合使用使设计更聚焦,而且使学生的角色更具智慧性和活跃性。
提出基本问题的技巧
我们先可以通过使用问答节目《挑战自我》的形式来识别有用的专题性问题。
另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从国家或州立的内容标准中导出基本问题。浏览一套标准并识别反复出现的关键名词(如重要概念),让它们成为问题的基础。
还有一个类似的方法是从阶段1确认的持久理解中获得基本问题。
理解的六个侧面也是一个产生启发性问题的有用框架。
使用基本问题的技巧
围绕这些问题来组织项目、课程、学习单元和课堂。使“内容”成为问题的答案。
选择或设计与问题明确相关的评估任务。任务和绩效标准应该明确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对问题真的开展了探究。
每单元使用合理的问题数量(2—5个)。少即是多。划分内容的优先顺序以便使学生明确地专注于几个关键问题。
用“儿童语言”设计问题以便使问题更容易被理解。改写这些问题使它们尽可能对相关年龄段的学生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确保每个孩子都理解问题并看到问题的价值。必要时,进行一次调查或非正式检查来验证这一点。
为每个问题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
对问题进行排序,以便使它们自然地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
在课堂上提出基本问题,鼓励学生围绕问题整理笔记,以明确这些问题对学习和记笔记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使问题个性化。让他们分享案例、自己的故事和直觉感受。鼓励他们使用剪报和手工艺品使问题生动有趣。
为解决问题分配足够的时间——研究子问题并探究它们的含义——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经验和其他教学任务。用问题和概念图表示问题的关联性。
与其他同事分享你的问题,使教学计划更可能具有跨学科的连贯性。为促进综合性问题在全校范围内的应用,教师应在教研室或部门会议、区域教研时将问题提出来;在教师公告栏中分类发布所提出的问题;在教职工会议和家长教师学生协会上提出并讨论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