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每周一篇的读后感已落下好几篇,总是为自己的不写找借口:工作忙、没时间、等明天再说吧,结果一拖再拖。想想真是惭愧,因为每次的读书总会让自己有一点在教育上的一点心得。这段时间思想有一点悲观了。因为很多时候读书和现实是截然的不同。回想这段时间落下的真正原因一是思想懒惰在作怪,另一个原因主要是面对现在的学生很无奈,不知道从何下笔。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精神生活。他不允许学生在学校的五六个小时后再花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精神生活,我们不允许教师热衷于‘求效率’、‘快速’的教学方式。不允许把孩子的头脑看作是能够无休止输入的电子产品,孩子是活人。他的脑是极其精细娇嫩的器官,需要细心审慎的对待”。在我的教学中,也曾多次秉承着这种教育理念,争取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农村的孩子,家长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漠不关心,学生基本上是由祖辈照顾吃喝,对学生的成长也是一味地娇惯,学生的教育完全靠学校,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状态非常差,在学校里,老师们使出各种方法来提高成绩,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任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孩子们的教学成绩,只能花时间来给那些后进生开小灶,常常把学生挤得没有玩的时间,学习差的学生甚至被语、数、英老师叫的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听谁的话。因为在学校里,如果对那些不自觉的学生,老师们不采取强硬措施的话,他们根本是不把学习当回事。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如果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有违背了教育规律。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教育是走不远的。但是,学校要学生的成绩,我们不逼学生又能如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他们的学校里没有差生,我也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到底是自己的教育方法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健康问题。我认为学生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含心理健康。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不健康的话,他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我班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异,跟着母亲来到另一个家庭,母亲又生了两个妹妹。这个孩子地位的特殊性导致他在学校里很不讨老师喜欢。每天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刚转到我班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做坏事,对老师的教育也是听听而已。我曾多次和他聊天,想走进这个孩子的心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如今时间长了,孩子的坏习惯是好一点了,坏事也做得少了,但是他对待自己的学习也是完全靠心情。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有时候也很无奈,静下心来想一想,没能走进他的心理或许是我的功夫还没有下到位,方法还有待改变。
教育的书籍很多,教育的方法也很多,但是面对各种类型的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从来没有可以完全复制的教育方法。我们只有在学习中因人而异,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教育的路上一路学习,一路实践,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