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材溶解的第三课,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的基础之上,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让学生感知体验不同物质它的溶解能力是不同上。所以在让学生明确了“在同样多的水中物质的溶解量越多就是溶解能力强。”后,就把重心放在了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比较上。老师动手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索自己的猜测的好习惯,也培养研究科学的严谨态度。
提出问题:所有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在水相同的情况下,溶解的能力是不是相同的?在提出问题后可以以比较两个人饭量大小举例子,应该怎么比?两碗同样多的饭,吃完一碗再吃另一碗,第三碗没吃完那他的饭量是几碗?找出比较方法:同样多的水(30ml,节约实验时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次加入一样多的小苏打和食盐,完全溶解加入下一份,知道不能溶解为止!怎样保证一样多:一平勺!之后教师演示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学生分组验证实验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
之后可乐和注射器验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都想直接挤到自己嘴里,好吧,在课堂上凡事能吃的或是像食物的东西,他们都想吃,哪怕我说了有毒都还是有人吃,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