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新教育读书会英语社群的辉霞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主题为“大观念视域下的核心素养教学如何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分享。辉霞老师指出,单元整体教学是朝向核心素养的,那么如何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这样的问题开始了分享。
我们在学习英语新课标的时候,是在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中,学习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中,王蔷教授着重用一章的笔墨进行讲解,可见英语学习活动观对于我们教学的重要性。
辉霞老师带着我们重新回顾了在这本书中章节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章是新课标的背景,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指出了学生应学到什么程度,第三章中的课程内容指向的是学生应学什么,第四章、第六章指向学生如何学。
在大观念统领下,如何达到我们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方式就是英语学习活动观,而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承载于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第三章第一节中我们学习的是大观念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大观念”的字眼,但很多学者、专家都指出了大观念,大观念与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高中课标2017版》首次使用了“大概念”一词,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们教材中的这些大概念就像是知识的骨架,能帮我们把学到的很多小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且,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课程还会围绕一些主题来展开,并把这些知识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就像我们学习历史时,不仅仅要记住年代和事件,还要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想象自己当时处在那个情境中会怎么做。
这样,学习就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真正理解并应用知识了。
辉霞老师指出,如果我们没有大观念,那么老师们关注的依然是语法词汇这些知识,而大观念可以将散片话的知识联系到一起,过程不再表面化,而走向深度,从关注语言走向关注文化思维。
辉霞老师以简单的例子讲解了大观念,例如我们学习book,pencil这些单词,如果我们没有使用“文具”这些上位的统领,那么学生记忆的时候,他们记住的都是一个个的单词,而有了大观念,当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提取时,如果谈到“文具”学生可以从大脑中快速回忆出来。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化,他们更容易探索我们英语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
从课程内容看,大观念是联结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架构。从过程与方法看,大观念是“统摄教与学过程的原则与方法”。大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科知识过不同人群对象,同时还有不同的层次。
我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对于不同学科,大观念会体现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概念;对于不同学科知识,大观念能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对于不同人群对象,大观念会根据其认知水平和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大观念还有不同的层次,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进行划分。
大观念,体现在我们英语上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词?还是一个句子呢?其实我们在学习《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及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中都有提到对大观念的形式的定义。
大观念可以使用单一词汇来表达,也可以使用简单短语。如在英语中合理安排周末计划可以作为一个大观念,正在进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大观念,围绕这样的大观念,我们老师组织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各种语言活动。
大观念是特点:大观念是学科知识技能通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阶梯,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嵌入具体内容的固定锚点,是连接素养和内容的重要一环。
如何提取大观念?(如图)
什么是英语学科大观念?王蔷教授指出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
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背景以及任务型语言教学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区别,这些在前面都学习过。
辉霞老师以六三三进行了总结:课程内容六要素、三类活动、三个特点。
除了关于理论知识,辉霞老师还为我们呈现了自己在初中的课例,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其实每次看初中课例,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总是有种听不懂的感觉。可能自己还是看的有些少吧。
需要反思的是,自己在课堂上是不是落实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感觉自己每次还是更多的走到了应用实践,甚至有的班级会停留在学习理解,落实的很不好,所以学而不止,扎根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