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要善于发现并记录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美好的事物。一个老师要善于记录学校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这是我们最熟悉也最擅长的东西,坚持记录,争取早日出彩,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事情。
今天进行了一次推门听课,听了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杨荣月老师的课。他所授课的篇目是七年级下册的《台阶》。他所设计的导学案是这样子的,学习目标是:
1.捕捉细节,赏析句子,品析父亲形象。
2.评析父亲身上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像父亲一样的中国农民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情感。
本课时的导学案自学指导分为三个框:
第一个框是仔细揣摩小说的经典段落,理解父亲的形象。留足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给学生思考,从“父亲的脚”“父亲的眼光”“父亲的草鞋”“父亲的头发”“父亲的笑”“父亲的腰”从这一些细节里边展现出活生生的父亲的形象。
第二个框是品读文题,理解“台阶”。教育是慢的艺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父亲的形象和精神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让学生深度参与,及时体验,在讨论的过程里边理解这篇文章的真正内涵。最终明白台阶是父亲的自尊,是父亲的人生目标,是父亲前进的动力。目标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旨在引导孩子在求学的过程里边一定要树立目标,并且为目标不断奋斗,不断努力。
第三个框是分析感叹,理解主旨。曾经李森祥给编者写过这样一封信,关于小说的结尾 ,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的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一个结尾。所以说,结尾并不是悲剧,而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最终让学生跨年代的去理解,作者希望以先进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一种愿望。
今天听完这一堂课,我都感触满深的。利用导学案上课有个好处就是按部就班,条理清楚,思路清晰。但是老师很很难挖掘到生的东西,今天我们提倡的是深度学习,让学生深度参与,有最深的体验,最终才能够学有所获。我始终坚信,优秀学业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一堂课一堂课的去落实,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去深扣,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去辅导。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布置的作业也要适当,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越低下,学生的负担越重。听完课后,我在不断发的课堂,怎么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趣?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这都体现在一个思想意识上,只有有深刻思想的人才真正有趣,微信是具有吸引力和魅力的,你的价值体现在思想上,本身就是思想的继承者,思想的传达者,当然,更重要的是思想的生产者。
所以在我自己以后的授课中,一定要把生命的趣味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带入课堂,这样才可以达成生命影响生命,思想思启迪想。一种学生受益,老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