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这两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啦,我也会经常讲给我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探索教学方法,帮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时间的合理安排,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必经之路。
当今社会大人、孩子都走上了快车道,焦虑、急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后就有了孩子出没于各种辅导机构加班加点学习的场景。学习特长、文化知识等孩子的课外时间几乎被点满,家长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还要接送孩子上辅导班,家长和孩子没有休闲的时间,不敢驻足停歇,他们累但很不快乐,孩子的成绩到底会因为这种“忙碌”而改变吗?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中“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这一章节,使我更加感受到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学阶段时间安排与方法的完美结合。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一,阅读。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在学业上落伍,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要想使孩子的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我们应当首先教会孩子熟练地读和写,孩子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学习。在小学里,我们要教会孩子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经验表明: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孩子,比符合你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实践证明,如阅读成为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孩子补课了。
方法二,书写。孩子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的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处于何种状态,决定着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在小学阶段要有一个努力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孩子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如:你给孩子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想法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孩子做到这一点。
阅读,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打开孩子的思维和认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这些也会孩子的书本学习提供了保障。只要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这个事就能事半功倍,就能空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孩子的成绩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