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问题,通常累了你都怎么休息?
有人说,周末会饱饱地睡上一觉,中午再起来;
或者说,躺在沙发里看短视频,可以看一天;
还有说,出去跟朋友吃吃喝喝振奋精神;
这的确是我们常用的休息方式,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休息真的能让我们恢复精力吗?
实际情况往往是: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休息,但过后反而觉得更累。积极心理学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将休息方式分为两类:被动式休闲和主动式休闲,这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先说被动式休闲。
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打开手机就开始刷。短视频一个接一个,电视剧一集接一集,时间过得飞快。
但看完之后呢?心里往往觉得空落落的,有时候还会有点焦虑、烦躁。
这是因为人类大脑处于这种不需要思考的状态时,就会启动一个叫做DMN(默认模式网络)的东西。
这个DMN就像是大脑里的“闲事佬”,没事就爱瞎琢磨。
它会想:“我今天工作咋样?领导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明天要做的事好多啊!”
这些杂七杂八的念头一出来能不焦虑吗?
再来说说主动式休闲。
这可是个宝贝!
比如阅读一本好书,那可得集中注意力,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或者出去跑跑步,得专心感受自己的呼吸和步伐;还有冥想,更是得静下心来,专注当下。
这些活动,能让我们的大脑从DMN模式中解脱出来,不再瞎琢磨那些烦心事。
想起我以前下班也是窝在沙发上玩手机。
玩着玩着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焦虑和无聊,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后来我用餐后稍微休息,就开始阅读和写作。
刚开始还觉得有点难,但慢慢地,他就爱上了这种感觉。
每次读完一本书或者写完一篇文章,就觉得自己好像收获了什么宝贝一样,心里特别满足。
尤其当阅读和写作产生心流,当时并没有特殊感觉,而完成之后让我获得精神振奋和成就感,精神上也得到彻底的舒缓
所以,休闲的时候不妨多试试主动式休闲。正如科学家所说:“大脑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探索和创造的。”
当我们让大脑投身于有意义的活动中时,我们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真正的休息,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那就,选择正确的休息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