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辉2023年10月15日工作日志
今天继续“和美之旅”,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如何让孩子快乐阅读?王文丽老师以《奇妙的童话王国》一课为例,展示了孩子从“阅读”到“悦读”的教学过程。温儒敏曾说过“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如果搞得很功利,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既限制了读书的自由,又减损了读书的乐趣。”当下许多老师在阅读这件事儿上干预得太多,读什么?怎么读?都得老师说了算,读书已经不是个性化行为。老师们在整本书阅读上一定要保有初心,还原阅读本来的样儿。让学生是出自于喜欢读,渴望读而读,不是别人让我读,我就读。王老师认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谨记“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快、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阅读不是为了考试阅读,阅读不会害怕考试。”阅读应做到循序渐进。在小学阶段应爱上阅读,中学时要做到会读,一生则会享读。
赵志祥老师以深厚的文学功底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古诗品读课。古诗教学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是朗读,读既是途径,也是策略。学好古诗词,应当从读开始。赵老师设计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验作者情感,在把握重音、平仄规律、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尽情的朗读,体会了中华古诗的独特魅力。接着赵老师连续出示了当时的南宋版图,随机引出了岳飞的《满江红》。以历史故事穿插其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后,赵老师提醒我们,古典诗词的情志多是委婉含蓄的表达,借助意向营造意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我们老师却习惯性地要求用白话文翻译诗歌,写诗的意义何在?那不过是糟蹋诗人的心血。淡化诗意正是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古典诗词如能加入自己主观感受抑扬顿挫地朗读,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也能体验到诗文意境之美。赵老师的课堂文学底蕴极其丰厚。本堂课教学的目标是学一首《题临安邸》,最终学生们学了一组诗,这就是一种课堂积累。临安城此时歌舞升平,被囚的宋徽宗在干什么呢?通过出示《在北题壁》,学生在不同的朗读声中体验到了强烈的情感对比!同样体现宋徽宗这种悲愤无奈的诗还有《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由此可以得出《题临安邸》是一首讽刺达官贵族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之诗,这样的讽喻诗还有很多,如《夏日绝句》《官仓鼠》《赠花卿》《过华清宫》。碰到学生较难理解的字词,赵老师旁征博引其他诗句来解答,令我在心底为之叹服。
下午,魏星老师执教的《中华智慧人物故事》是一节对四年级第八单元整体“感知”的课。就《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来讲,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在这个板块中,我们看到魏老师有意识地在促发学生“理性”思维,从“看的准、想的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建立一条思维线。尤其是设计了两种看到的现象,做出的判断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述却不同,这就是审慎的、注重逻辑和证据的理性思维能力。然后,魏老师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了其他故事,了解了其他历史人物。最后,魏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了适当的语用训练——讲故事。他站在单元整体角度进行设计,教学亮点颇多,教学效果极佳。
纵观朱煜老师《父爱之舟》整体的教学设计,有“教—扶—放”三个很明显的学习支架,先细致教学第4自然段,再扶第5、6自然段,放第7-9自然段,教有过程,学有经历。值得一提的是,朱老师教学时并不单刀直入,直接告诉学生文章所涉及的大场景,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字里行间的一个个小场景、小细节,然后再引出整体的文章结构,这样的学教方式真正立足于高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由句段到篇章的蜕变。
领略了大师风采,窥得了一些教学方法,之后就要想办法融会贯通,产生我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