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主题文

由《背影》想到父亲

朱自清的《背影》主要描述了父亲在车站帮自己买橘子时攀爬月台的场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今天在老家的院子里再读《背影》,不由想起了父亲当年送我上大学的情景。那是2007年9月,我要到大学报到,父亲送我。前一天下午我和父亲就从农村老家出发,坐汽车到了县城。晚上父亲借宿在县城一个亲戚家,我因自尊心作怪不愿意同去。父亲便在汽车站附近给我找了个小旅馆,大概是二三十块钱一个晚上。里面好像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住在旅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住旅馆。虽然有点害怕,但在那时的我看来住旅馆总比去亲戚家自在。夜里我用椅子挡着门,带着几分不安小心翼翼地入睡了,就那样在忐忑中熬过了漫长的一夜。明明下午刚离开家,夜里就开始想家,想家里的饭,想家里的床,想家里慈爱的母亲,想家里的一切。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为自己平安无事而暗自庆幸。父亲好像在亲戚家吃了早饭,我吃的什么,已不记得了。

然后我和父亲带着大包小包行李,到汽车站坐直达车到了省城,那是我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学校在郊区,到市里还要再坐车才能到。不知道当年我和父亲是怎样辗转到了学校,也可能当时学校安排有专车在车站迎接新生。

总之,我们一路辗转,前一天下午离开家,第二天下午才到学校。然后我开始忙碌报名、住宿,待各种手续办妥之后,父亲便开始准备回家。我都不记得我们当时在哪里吃的午饭,只知道催促父亲赶紧去火车站,生怕他当天回不去。那时候也不知道让父亲在学校外面住一晚,可能是因为没钱,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出过远门,根本就想不到住宿这回事儿。

父亲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大半辈子了没有坐过火车,也没有买过火车票。我其实很担心老实木讷的父亲不能顺利回家,所以对父亲千交代万叮嘱,到了车站问问别人怎么买票,如果买不到当天的票,就在火车站睡一夜。买到票后问问别人怎么进站,怎么坐车。

总之,我很不放心。我怕父亲不会买票,又怕父亲买不到当天的票,更怕父亲不会坐车,不知道在哪里上车,哪里下车。我甚至害怕父亲上错车,或者到站了不知道下车又被拉到其它地方。可是我除了跟父亲交代自己所能想到的之外,再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确保父亲的安全。

傍晚时分,父亲坐车去了火车站。父亲走后,我就开始担心。那时还没有手机,无法与父亲保持联系,我只能一个人徒劳地担忧。那一夜,我在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父亲的担心中辗转反侧。那种担忧是那么真实,我一方面提醒自己不去想父亲到了车站的场景,另一方面却又控制不住地去想各种糟糕的情况。那一夜,我的内心既有独自一人离家求学的悲伤,又裹挟着对父亲的不放心。一颗心提得老高,受尽煎熬。

那种对父亲的不放心和担忧,是非常真实和难忘的。以至于现在想起来我依然能感受到一个小女孩发自内心的无助和恐惧,担心父亲会走丢,担心发生什么不测,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任由事情发展。一切都不受自己控制,自己就像一只等待命运裁决的羔羊。

二十年后的今天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清晰得记得当时的无助、恐惧和压抑。最后,老实木讷的父亲终于平安到家了,我根本无法想象父亲是如何一路辗转回到村里的。我大概是第二天用学校的公用电话给村里唯一的一部座机挂了电话,才知道父亲到家了。那一刻,我悬了一夜的心大抵是感到轻松了。每每回忆起这些,我都很佩服父亲,也很想抱抱当年那个敏感、细腻的自己。

这件事情于我而言是终生难忘的,难忘那时父亲对我无言的爱,千里迢迢送我上学,也难忘当年那个单纯、可爱的自己。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就是,我每次在车站遇到老年人,尤其是独自出行的来自农村的老人时,总会想起父亲,总想上前帮助他们。

暑假出行时在火车站看见一个衣着朴素,形单影只的老爷爷,拿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子在候车厅徘徊,眼神里充满疑惑。看到他的那一瞬,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一个人在车站的父亲。于是,我打算离开座位上前帮助老爷爷,却见他在屏幕下停留片刻后又转身离开了。我猜他应该是确定了一些信息。

我为什么在看到老年人时,心中总会升腾起无限的怜悯之情?因为我总觉得父亲当年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遂地回到家,一定离不开热心人的帮助。现在的我既然有能力成为帮助别人的人,就应该帮助更多的人,把父亲当年收到的善意传递下去,回馈给社会,让更多无助的人及时得到帮助。让爱在更多人心中流动起来,让社会多一份安全感和确定性。

后来在与父亲的闲聊中,我忍不住提起当年送我上学的事儿。我们父女俩坐在老房子的堂屋里慢慢拉开了往事的序幕,我发现父亲的记忆力比我强,他好像什么都记得。我尤其想知道他返程路上的事情,他说自己确实是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买了车票,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候车厅,最后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上了火车。

父亲说那位老乡比他早下车,老乡在下车时跟父亲交代了好几遍让父亲记得再坐一站就下车。

在和父亲一起回忆往事的时候,我能从他的言语中听得出他当年其实也是挺忐忑的,因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可是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流露出自己的担心。哪怕二十年后的今天,父亲也依然是微笑着述说着当年的点点滴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