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受人尊敬的11岁的伟大指挥家(163-167页)
1、孩子们所拥有的才能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父母们往往无法发现他们的力量,还会轻率的断定他们不如自己强大。
2、假如父母们 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存在,并心怀尊重地与之交流,亲子关系也一定能发生极大变化。
3、给父母们的两条建议:首先是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其次是关于说话的方式,建议父母们要礼貌地跟孩子说话。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而是要礼貌地拜托孩子。可以说你能为我做······吗?或者你要是能做······的话,我就太高兴了。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说“快去······”
4、父母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并且能够体会到从孩子身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时候,亲子关系就会与之前大不相同。
想到:父母总以为自己比孩子强太多,所以生活中处处指指点点。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沟通,他们看不到孩子所具备的能力,也特别愿意包办代替,给孩子做主。干涉孩子的课题。
我们让孩子做事,经常带着命令的口气,孩子做完家长还不满意,指责挑剔,这样的互动亲子关系怎么能好?你太笨了、你个蠢货,这都学不会,你就知道吃、、、、、这些伤害孩子人格的话被父母当成了口头禅。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要礼貌地和孩子互动交流,注重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去反思。
第八节:自卑感是促使让你进步的原动力(169-174页)
1、自卑感也就是认为自己不行的感觉,它并不是说自己真的不行,而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不可以自己认为自己不行。
2、阿德勒说自卑感人人都有,它是“对健康、正常的努力与成长的刺激”。正因为有自卑感,才会想要努力进步。
3、父母不能过于关注结果,重要的是让孩子下定决心超越现在的自己。因此,为了做到不过于关注结果而是更重视过程,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你很努力了”!之类的话。
4、找出某种理由来逃避课题,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想到:我们在做事中,常常主观感受自己不行,就给自己设了限,就不敢去尝试,也就失去了好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在学习中,我们觉得自己不行,我们也会去努力,这种自卑也是自己进步的原动力。
做无论每一件事,我们都太多的关注了结果,而并非做事的整个过程。我们只看孩子的成绩,却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要结果没达到,我们就一味的去否定,甚至会说,你努力有什么用,还不是考了那么一点,你就是笨、、、、、、这样互动的结果造就孩子的自卑情结,然后父母又说我这孩子一点都不自信。
下一步做法:
1、学会看到孩子,看到家人做事努力的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让他们享受这个奋斗的过程,并获得快乐。我会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取得成绩,因为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都能每天坚持阅读一个小时,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可以和我分享吗?”
2、学会看到每个人的能量和优点,并向他们学习。
3、学会礼貌的和每个人交流沟通,包括家人。觉察自己,不要把不好的脾气给家人。
4、凡事以不破坏关系为原则。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以及同事关系,因为人际关系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
5、打消自己的自卑感,要大胆地去尝试,不给自己设限。同时鼓励家人去尝试。记住阿德勒的观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