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模块给我印象深刻的词是:以生为本,生本课堂。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实际,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科学。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科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关于科学知识的体验,学习科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科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科学问题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如果科学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实际,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新课标十分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要求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习科学、发展能力。在操作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做中学,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