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非暴力沟通》的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点: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给我的启发是:回想生活中,同样一件事情,或者别人说的同样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心境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作者说: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我生活中是个很粗心的人,而我先生特别注重细节,所以当我乱扔东西时他都会讲我。
而我的思维认为:为什么要去纠结这样的小事?未免太吹毛求疵了。在他想法里:怎么说都不听,你真是一意孤行!
我们就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吵架的时候我会感到很绝望,为什么他会这样想我?
他也会直言:我感觉我不曾了解过你!我甚至会开始怀疑最初的选择,是不是我们原本就不适合在一起?
但是冷静下来,就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多么幼稚和可笑。
那造成我和先生愤怒的根本,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是什么?
我理解到我先生的需要是:他的妻子是一个愿意付出努力改进的人,就算现在有各种小缺点,但她愿意变得更好,这会让我感到我们的婚姻生活更有希望。
而我的需要是:我的先生是一个愿意包容我的人,就算我有很多缺点,他也会对我有耐心,重要的是,有爱。
而想通这一点后,我就释然了。
我们俩都没错,并且我们的需要也没有冲突,只是错误的用愤怒的方式去表达了我们的内心。
人一旦被激怒,内心深处的诉求就没有机会显现出来。
所以,有愤怒可以被理解,但要正确的将情绪表达出来。按照以下四步来做: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