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进入行为窗口的第三个区,父母处在问题区。这个区也是大家提问最多,最期待解决的区域。
往往父母处在问题区的时候,孩子也会很容易进入问题区。
对父母来说,孩子的行为只分为可接纳行为和不可接纳行为,判断是不是接纳看什么?看父母的感觉对不对?你觉得挺好没问题,就是可接纳的,你觉得不满意,希望他改变就是不可接纳行为。
我们回顾一下,当时我们讲了影响我们接纳线的三个因素:自我、环境和他人。
每个人不一样,他的接纳线就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行为,有的父母觉得没问题可以接纳,有的父母孩子这样做不行,不能接纳。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很多行为我们都能接纳,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行为就接纳不了。
环境不一样,也会影响我们的接纳线,在家和在公众场合同样的行为,我们的接纳度也会不一样。不同的孩子,我们的接纳度也是不一样的。
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父母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时刻不变,也不可能时刻都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
那么,当我们处在问题区的时候,孩子的行为我们不接纳,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这个也可以从自我、环境和他人这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第一,自我。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允许孩子在某一个发展阶段就是这样的,反正一切终将过去,孩子不会一直这样。
第二,环境。
孩子不收玩具,你也可以改变环境,比如减少玩具的数量,让孩子工作量不那么大。或者增加收玩具的趣味性,给他一个专门送玩具回家的小拖车,或者用唱歌的方式带孩子一起收玩具。这个也可以,这是改变环境的方法。
第三,他人。
让孩子改变,我们也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让孩子改变,让他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的习惯。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事情都有至少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没有哪个方法是唯一正确的,遇到事情的时候,试着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看,这样就不会固化在一定要怎么样,不怎么样就不行的圈圈里了。
我们讲一讲第三种方法,当孩子影响父母的时候,可以使用我信息来让孩子改变。
我们在讲无问题区的时候,讲过三种我信息——肯定性我信息、预防性我信息和表白性我信息。告诉对方,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等等。而当我们处在问题区的时候,我们用的“我信息”不是前边三种,而是一种新的我信息,叫做“面质性我信息”。
面质性我信息有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描述我的。比如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它是真实的。它是如实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我信息不会责备或评判任何人。
第三,能让他人产生有益的改变。真正好的沟通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破坏彼此的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成长。
一个完整的面质性我信息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孩子的行为、父母的感受以及孩子行为对父母的影响。
第23课作业:
1、一个完整的面质性我信息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面质性我信息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孩子的行为、父母的感受以及孩子行为对父母的影响。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调整我们不可接纳的行为呢?
从自我、环境和他人这三个方面
3、听完这节课,你的感悟是什么?
遇到事情的时候,试着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看,这样就不会固化在一定要怎么样,不怎么样就不行的圈圈里了。不要纠结于过去,要活在当下。知道了面质性我信息,它是描述自己本身,真实的,不带指责的,还能让孩子产生有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