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第九章关于“危机意识”的深刻论述,再联想到任老那句振聋发聩的“华为的冬天”,作为一名市场人员,心中不禁泛起强烈的共鸣与警醒。在活动横行的当下,危机已不再是偶然的“黑天鹅”,而是常态的“灰犀牛”。对于市场一线人员这一身处战场最前沿的职能而言,树立深刻的危机意识,不仅是生存之道,更是引领企业穿越周期、实现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任老所倡导的“惶者生存”,在一线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市场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如果我们沉溺于一次成功的庆祝、一个稳定增长的渠道、一群忠实的用户,危机便已悄然埋下伏笔。
这让我深刻反思,市场一线人员绝不能做“温水里的青蛙”。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市场的“饥饿感”和“警觉性”。这意味着要尝试颠覆自己的成功经验:过去有效的打法,未来未必有效。我们必须有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在现有的营销模式尚在盈利时,就主动探索新的渠道、新的内容形式和新的增长范式。
在“晴天”时修“屋顶”:当业务顺风顺水时,正是我们储备能力、构建壁垒的最佳时机。此时的市场预算,不应全部用于效果广告的“狂轰滥炸”,而应明智地投入到客户维护、私域流量打造以及团队能力培训上。这些看似“不紧急”的投入,正是在为未来的“雨天”储备干粮和雨具。
在变化中寻找机遇:危机意识逼迫我们主动拥抱变化。当一个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崛起,当一种新的消费趋势萌芽,当竞争对手祭出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时,具有危机感的营销人会第一时间将其视为机遇而非威胁。我们应该迅速组织小团队进行测试、学习和迭代,将外部的“变”转化为内部的“新”,从而在危机中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广积粮”——多元化渠道与能力: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最大的危机。过度依赖单一平台、单一渠道或单一营销模式,无异于在悬崖边行走。我们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可控的流量矩阵,无论是公域、私域还是线下;同时,团队的能力也应是复合型的,既能玩转内容,又能分析数据,还能驾驭技术。
通过第九章的“危机意识”任老告诫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源于从未遭遇困境,而是源于时刻准备应对困境的清醒与坚韧。
作为一名市场人员,我们应当将把这份危机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相学学,把自己变成多边形战士,团队才抗造,我们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