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1

于永正老师在《儿童的语文》第一辑“于永正论语文教学”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中,深入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打造亮点,提升教学效果。他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主要内容包括:

1. 明确“亮点”定义:于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亮点可以是生动的教学情境、巧妙的教学设计、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或者是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启发。

2. 创设生动情境:于老师强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例如,通过故事导入、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 启发学生思维:于老师主张,课堂教学的亮点还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上。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创造等思维能力。

4. 注重情感体验: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教师应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情感投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5. 关注学生生成:于老师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还应体现在对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上。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反应和独特见解,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进一步推动教学进程。

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以下是我结合实际教学的一些具体应用:

1. 创设生动情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背景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随后,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生动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情感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朱自清先生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同时,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时间的感受,让他们在情感共鸣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这种情感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4. 关注学生生成: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学生提出了一个我没有预料到的观点。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思考这个观点的合理性。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对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和富有活力。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于永正老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的观点。课堂教学的亮点不仅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更在于对学生兴趣、思维和情感的充分关注。这些亮点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是很重视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的,并以此要求老师能够“善问”和“善待问”。 老师等待学生提出问题...
    吅吅阅读 18评论 0 0
  • 反思吴老师的课堂提问,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1)精心设计核心问题 课堂中巧妙的提问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设...
    f630bcb263fe阅读 26评论 0 0
  • 秋拖着枯黑的叶子走了,水泥地上满是积水和我们追逐的足迹。上课铃响了,我们才慌慌张张奔到教室门口,一个个大喘气的向宋...
    铝碳酸镁阅读 23评论 0 0
  • 2025-06-11,周三,阴雨 气温24°—26°,体感温度25°,露点温度23°,东北风2级,阵风风速14里/...
    秋韵儿阅读 38评论 0 1
  • 【一月一本书,助力我成长】 我是和笑娟 共读·共享·共成长 【书目】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 【进度】104—124...
    荷笑笑阅读 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