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题目感觉有点蒙,再详细品读有了点眉目——培养习惯。
每个孩子在入学前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入学以后得受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按老师的要求来学习、生活┄┈这是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的。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培养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学校老师按儿童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并使其爱上学校生活。
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得有个过渡期,过渡期需要从以下方面慢慢进行:
首先要让孩子在学校轻松学习,不能感到枯燥,慢慢学会在一定时间内摆脱周围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有脑力劳动后成就感。
然后是制造困难磨炼儿童的意志。要想方设法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培养儿童客服困难的习惯,减少或避免懒于思考现象的产生。有关这一段理论里所举例子:懒于思考的学生大多是有能力的孩子。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同事们常会议论的话题:XXX学生没走通读书的路,太可惜了!现在我是既羞愧又自责!我儿子现在没有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就是我的无知造成的。他小时候接受能力强,我认为只要课本知识掌握了就可以让他过,那点知识他会了,就没找更有难度的问题让他挑战,为了辅导一些后进生,甚至是让他出去玩,导致克服困难的习惯没养成,现在我是追悔莫及,都是我造的孽啊! 其次是逐步培养儿童适应教室的习惯。九月里每天让孩子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最多40分钟,十月里最多2个小时,以后逐步增多,其余时间可以在户外度过。在户外的时间代领孩子阅读大自然并口编小作文。
课堂教学方式尽量多样化,但要围绕主题,为学习目的服务。
学习任务主要安排在上午的课上。课堂上逐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龄初期儿童适合利用不随意注意来达到学习目的。 了解了儿童违反纪律的现象是由于神经过渡紧张造成的,要避免违纪现象的产生,作为老师就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精力过渡消耗,一天不能让孩子从事3个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课堂上更不能让孩子经常处于智力紧张的氛围中,要劳逸结合。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儿童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就要不时地给孩子补充精神食粮,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新鲜事物等激发儿童兴趣,并学会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有遗憾的同时是庆幸。遗憾没有早些年读到这个内容,心理觉得愧对之前教过的学生;庆幸我现在读到了,可以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