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学习了很多咨询流派,从精神分析到CBT认知行为疗法,从格式塔咨询技术到后现代叙事疗法,从人本主义到萨提亚五朵金花等等。但我看的书最多的还是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
在我个人的成长体验中,我前期更多的是用精分,通过阅读弗洛伊德完成了自体的耐受性;而阅读南希·迈克威廉斯的《精神分析:理解人格结构》进一步切开了心理世界的口子,完成了一个与原生家庭的分离;最终又通过阅读《温尼科特文集》完成了婴儿世界的成长初体验,完成了温柔的情和肉感的欲之结合,成功跨过俄期体验,完成整合冲突的体验。
首次整合冲突后的不稳定在精神分析体验小组中感受到了自体不稳定的吞噬感,于是又回到CBT认知行为疗法的结构性访谈中,似乎在慌乱中找到了一个小抓手。可是在一个美女来访十次的咨询中,虽然咨询过完了,但在当晚来访进入我的梦里,我开始明白我是恐惧美女的,是有着严重的情感隔离的。在觉察过程中,我的情感世界又打开了一点点。而更深入的体验则是来自于跟代老师的互动中发生的暴露不反应的体验,完成了某种跟母亲的分离。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开始对认知行为疗法产生了一些阻抗,甚至这阻抗跟朱老师交往有关,毕竟他是男性,有着更深度的体验和思考。在上了两天的叙事疗法工作坊之后,对CBT结构化访谈更阻抗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接的来访中,我第一次卸掉了所有的盔甲,赤膊上阵。
我必须说,在跟来访一个小时零七分钟的访谈中,我对自己还是满意的,至少我的内心非常淡定而真诚,我抵挡住了来访的攻击——她攻击我长得不够帅,甚至水平也不咋地——我发自内心的体验到她的攻击与我无关,我允许她攻击我。然后当晚就做了一个梦:
梦里有个小女孩,有心理问题前来咨询。她感觉自己很无辜,她总想验证咨询师水平不行。咨询师还是允许了自己无力,不行。咨询继续了。
我对咨询的总结是:
我这一次很随性,放弃了所有的技术,就是跟着心走。我把录音听了5遍了。我觉得还算满意。我约摸寻到一个规律,上端能被端庄中有点儿坏这样的咨询师吸引,下端就能端庄中缺点而“坏”这样的来访吸引。很晃眼的冲突,其实可以画繁为简为一个模型~她缺少一个好朋友,缺少一个可以听懂她话的人,或者说端庄之中把那个“坏”字活出来。我感受到了穿透生命底层代码的张力,我怀着谦卑的态度被苦难的生命历程感动哭了。至少在那一个小时之中,我用了我的真心,我在最重要的时刻,用最重要的陪伴,倾听了最重要的人。
所谓穿透生命底层代码的张力是什么?
生与死的轮回,不怕死就能活得坚定;男人与女人的纠缠,不恐惧女人就是真正男人,不恐惧男人就是真正女人,更或者说是男中有女,女中有男,慢慢地趋于雌雄同体;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不怕失败,就已经成功了,正所谓物极必反。
我理解的所谓的穿透力,不就是不怕死就可以生,不怕失败就可以成功,不怕女人就是男人。我并不恐惧她不来找我咨询,我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风雨无阻的等她,允许她适当的释放她的攻击性。这是我目前所能理解到的咨询感悟了。
作为咨询师,我看到了这个来访的什么需求?
需要被理解,需要被抱持,她在故事中讲到,她的老师从没照顾到她的感受,从没有看见过她;她的名字如烟花一般绚丽,她长得也很优雅,但是她不敢承认自己的欲望——如烟花般绽放。她甚至没有朋友,没有闺蜜。
从这个特质来说,我倒是可以满足她,因为我十六岁就给女生当闺蜜了。我在前面一个女生咨询中,发生了情感隔离——我是有些恐惧美女的。但进过觉察,我的情感又打开了一些,我开始正视自己的欲望。我感觉这一次没有上一个那么拘谨了。事实上,我好像很容易吸引这种气质的来访。因为上面那个来访也是这种气质类型的,只是面临的困境是不一样的。
甚至,从她的假装淡定的假自体中我能感受到,之所以她能淡定说明她在原生家庭的养育中创伤并不算激烈,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猜测。而她的端庄之中压抑的不被认同感可能源于中学男老师的漠视。而这部分,也是她攻击我的原因。
关于我个人的后现代叙事疗法转折,所谓的病是获益的部分,也将最终转化为获益,是这样理解的:幼小的我在低自尊母亲的养育下,装无能才能不引发母亲的乱伦焦虑,她将不很轻易的爱上自己的儿子,但是儿子也因此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释放攻击性从而获得自我价值肯定,引发冲突;而朱老师跟我的互动让我明白:我是靠装无能获取女强人的可怜的生存策略,而今我可以将跟女性容易建立关系将心理咨询做起来,既帮助到别人也能获取一部分收入,甚至也可以请老师讲课来获取一部分收入,这是因病获益的部分。
而来访如何因病获益呢?她是不是因为曾经被漠视过,从而更容易理解被漠视的来访者,这是不是一种因病获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