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下午,在河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培教室,我们遇见了三门峡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张进老师,她给我们带来的是《新课标解读、实施及校本研修》的专题讲座。
张进老师先引导我们进行思考,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我们该如何解读并落实?它作为指挥棒,要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走向何方?这是我们学习课标时首先要明确的。
对于课标的解读,张进老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例展示六个环节来进行。每一个环节,张老师除了给我们解释理论的含义,还给我们大量的案例支撑,让我们明白课标实施的底层逻辑。
教学目标该怎么写?
英语课程改革经历了双基目标时代到三维目标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目标时代的进化,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书写,而是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张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就好比一个桌子的四条腿,共同支撑学生的成长,缺一不可。那一节课的目标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吗?一个单元或许可以,但是一节课单拎出来目标有些大。我们需要从学习活动观着手,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学用结合目标。在描述具体目标时,要关注目标行为动词的恰当使用。学习环节可以用不同的activities来呈现。
如何从“育分”走向“育人”?
英语教学“育分”是过程,“育人”才是目的。我们要以中考为指挥棒,弄清楚考试的走向,但也要明白:中考是对课标理念的呈现,我们不能只关注解题技巧、词汇语法的学习,而是要通过语篇的研读,增加知识的厚度。从“育分”角度,张老师引导我们思考《说明与检测》的使用是否达到了它的应用价值,我们平常可能就是把它当做一个题库,学生一套一套做,我们一套一套讲,讲技巧、讲词汇等等。张老师是拿到书,先把所有的作文题目翻一遍,主题列出来,看它是否属于他们进行的课题研究中作文的七大类别。然后,让团队的老师进行专题研究,比如对阅读理解的题干分析,细节题占比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新题型,是什么?这样的系统性分析可以用于教师的备考,也可以用于考前教师的自主命题。教师在不断的梳理中,对教学、教研和命题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语篇解读案例分享
一节阅读课有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要按照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的模式来讲解吗?对于语篇,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what-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y-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的写作意图是什么;how-怎么写,关注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等。从学生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了解他的KWL,K-what I know,激活学生的已知;W-what I want to know,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L-what I learnt,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语篇中寻找到答案,并自主归纳,掌握通过“已知”到“想知”的方法。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早已非常熟悉,如果我们还是通过fast-reading,careful-reading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阅读文本细节,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乐趣。张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可以设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链:小女孩儿划火柴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如果接下来小女孩儿还可以划,火柴点燃时,她会看到什么呢?这些问题本身就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
英语群文阅读
第一次见到张进老师,是在李朋云老师带我们去的中原名师和中原教育名家论坛上。虽然没有看到张进老师团队的课例展示,有些遗憾,但只是听到她的设计理念就收获满满。我只听说语文有多文本阅读,没想到英语也可以这样学。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受限于英语教材提供的语篇,因为它的不更新,有些文本早已经和现代的社会有些脱轨,那我们是否可以确定语篇的主题,通过其他版本的教材、21世纪报、分级阅读等等材料来作以补充,同一主题的不同材料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多个研读的角度和思路,有了足够的支架和学习方法的引领,学生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搬运工,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指日可待。
校本研修研什么?怎么研?
校本研修研什么?上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拿出来,作为研修的主题。张老师还提到,教研组要有问题意识,主题意识,教研活动要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来开展。
研修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指向成果的产出。今年我们学校就以中国风英语绘本阅读为抓手,研究如何利用课本剧来让农村初中英语活起来这个课题。我们采用了很多的形式:中国传统人物手抄报比赛、英语绘本阅读挑战赛、“遇见中国风•遇见美好”英语绘本剧展演等。每一次活动展示前,我们英语组都进行了充分的教研、分工与合作,并把所有的资料留存,形成课题的过程性材料,以课题申报的形式进行输出。教师在行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真教研的乐趣,看不见的成长也在悄然发生。
感恩遇见张进老师,让我们辉县的老师享受到如此丰硕的精神盛宴。我们也关注了张老师的公众号,在里面发现了无尽的备课宝藏。未来学校的教研该走向何方,跟着张老师的引领,我们会找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