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26期坚持分享第511天(20211006)
进入中级约练群一年,梳理一年的变化,收获满满。约练满300场,约练级别天花板,咨询师满100场,读书分享满100天,第六期挑战赛组长满员完成任务。
感受到自己在大量实践过程中有了变化,对焦点理念有皮毛的概念,特别是刘老师的碎碎念恍然大悟,叹其纯粹到极致,极致到透明的大爱。
如果只是课上听过,课下朗读过焦点的理念和人性观,也会说会写,还是如同雨水落在荷叶上打个滚,残留淡淡的水痕。通过每天一章的读书分享结合约练,加上自己的领悟和带教老师的督导,开始有摸到门的感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每一个结束就是新的开始,结束的当下梳理中级收获。
心理学的成长要经历三个方面:理念和技术的成长,可以听取导师的知识传授;实践能力的成长是靠咨询约练,大量的实践;自身容器的完善,在理论实践结合,读书感悟约练处理卡点,打造自身的容器,容器越大越稳定越能帮助他人。
建立良好的稳定的稳固的关系,足够安全,咨询才会有效果,关系至关重要,咨询就是陪伴加等待的过程。
咨询是有目的的聊天,要有大方向,也就是有目标,目标达到是怎样的,达到以后又是怎样的,再去找资源,再去探讨怎么做。成长是要拉长的,每一次咨询都落脚在当下,顺势而为。
咨询师要清空自己,空杯才能听到来访者的声音,忘掉所学,关注到眼前的人,不预设保持中立。不试图去改变来访者的认知,不要问原因,要问他需要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一定要确认来访者的知觉。
每一步都要问对方的感受,并入当事人的关键词,身后一小步的跟随。
评量问句:是什么让你给自己打这个分数?以前是什么分数?大概是什么时候?那时候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你希望自己的分数有变化吗?你怎么看这个分数?
例外问句:确定例外之后要确定例外的哪些因素,七个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感受意义,再去探讨怎么做到的,要问得更细,要慢下来。
咨询需要先了解情况:
①是不是咨询范畴
自杀伤人伤己属于危机范畴,有精神方面的不是咨询范畴,咨询师只是辅助。
②是不是你的范畴
要有自己的方向,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搁自己身上,要照顾好自己才能有精力去照顾他人,只做我们感兴趣的事。
③确定范畴要保持一颗心静无为之心。
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绝对不要为你的利益去做咨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告知对方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咨询一定要在咨询室进行,避免双重关系
⑤定下具体时间
直接告知时间段,永远不要接当下咨询。没有正式咨询前,告知对方咨询不是一两次的事,许多次才会有效果,首先不要对他包治百病的说话,降低他的预期。先说透就是阳谋,光明磊落。
⑥告知对方咨询预约的行规,以交费为准,咨询是不能优惠的,优惠会影响咨询效果。
目标是正向的,具体的,可欲的,要聊得特别详细。主题不是目标,主题是话题,目标是想要达成的效果,先了解话题的方方面面。主题下面有小主题,选一个小主题才能聊目标,探讨主题多好奇。
当他希望别人改变时,是什么让你希望他改变?你希望他有什么改变?希望他怎么改变?如果他改变了,你会怎么样?所以你怎样他才会这样改变?
家庭是一个系统,相互影响改变才会大,做青少年咨询,父母与孩子一起咨询是标配,家人高质量的陪伴比咨询师的效果都要好得多,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孩子的事必须让孩子参与进来,如果只是走个过场,收获不大,就没有感受。
咨询接待细节:咨询师不要戴手表,房间有挂钟,无论哪个位置咨询师都能看到;进门不换鞋,换鞋意味暴露隐私;相同的杯子逐一摆开,现场倒水,和来访者一样的水杯;中间不上厕所,不看手机,坐一样的椅子,呈90度角,不是面对面而坐,会让来访者感觉有压力。
简单寒喧,家常吃饭了吗?怎么来的?天气等,正向开场有利于缓解气氛。先跟孩子父母一起聊几分钟,聊大概的情况,接下来分开聊,跟孩子聊三四十分钟,最后几分钟跟父母孩子一起聊。总分总的咨询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信息的可靠性永远不要比来访者更智慧更聪明更睿智。
咨询重要原则是保密原则,跟孩子聊时话题不会对外讲,一定跟孩子商量,有哪些是不能说的,有些是可以让父母知道的,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关系大于一切。
初级咨询先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建立关系,固定时间地点咨询师。
共情家长欣赏家长,赞美家长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后续孩子的变化,归功于家长,咨询师不居功。咨询结束要做咨询记录,最好两份,记录人口学资料、基本情况、主述、主题、目标、资源、一小步备注
基本功:倾听、共情、尊重、接纳、未知、欣赏、好奇、具体化、重新建构、反馈。
咨询是修已达人,修已至关重要,要接受督导、被咨询体验、分析和自我觉察,善于自省。
倾听要听人听已,听人听对方在乎的、看重的、想要的、期待的例外、优势及资源,想要更好的心他的想法看法、感受行动以及评价意义和影响。听已,要保持第三只眼,看看自己内心发生了什么
共情,穿上对方的鞋子感受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
咨询前改变:事件发生后到做咨询这段时间有哪些不一样
应对又叫因应问句,人在困难前是怎么应对的,那么难是怎么熬过来的?特指困难的例外
例外:问题应该发生而没有发生
奇迹是问题解决后情况,奇迹发生后有什么不同?
关系是其他人怎么看?跳出问题本人的视角看问题
具体化,无处不在的具体化,每走一步都要具体化,用好奇去具体化关键词及他在意的点,去确认知觉
排序,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排序,排序是来访者排的,每一个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生活和咨询是连在一起的。来访者每走一步都要去好奇,尊重来访者的选择,相信他自有他的道理。
排序的原则:排序的时机,先问是什么促使你过来呢?你希望先聊哪一块?是什么让你想聊这一块?确定当下资源,再去细化。排序的方式,以来访者觉得哪块重要为重要,小原则是以事件的严重性和急迫性,让来访者来定。以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也要以来访者为重要,让他以他自己框架里的东西去帮助他。
排序方法:在纸上写下当前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最多5件,对这几件事用评量问句打分,最高10分最低1分,对每一项打分,写出打分依据,可以根据依据作一个调整,再写出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发生一个奇迹,你希望他变成什么样?当下最希望实现的有哪些资源?可以有哪些行动?
咨询的奇妙之处在于永远不知道在这场旅行里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感受会出来,看看自己的波动之处,就是需要成长的地方,波澜不惊,感同身受。
时空对话:前期步骤已充分探讨,探讨多久以后的未来,一定要定时间,请他说大概的时间,关于未来和时间都描绘清楚了,接下来问旁边有椅子吗?他的对立面就是未来的他,如果有时空机的话,未来的你坐着时光机来到现在,就坐在你对面的椅子上,想象一下,他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你猜,你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这个样子。假设我们对这把椅子施于魔法,当你坐上去那一刻,就变成那个时刻的你,如果你准备好了就坐过去。然后请他坐到对面的椅子上,坐过去那一刻就是未来的他,跟未来的他打招呼:你好,你是某某年的某某吗?去确认是什么时候的他,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这个样子的,请他对现在的他来对话,想对现在的他说些什么呢?可以在原来的椅子上放一样东西代表现在的他。接下来向他表示感谢他的到来,我们某某年见。现在请回到现在的位置,边指边说,刚才我与某某年的你对话,你都听到了哪些?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对那个年份的自己说吗?,再问问他通过今天的咨询有哪些感受。
外化不是技术是一种态度,外化是把人和问题分开,来访者只是暂时被问题困住了,思路是将人与问题分开,然后找到改变问题的成功经验。第一步详细探讨确定问题,选择玩偶,第二步给问题命名,让他给玩偶起名字,好奇是什么让他起这个名字,第三步跟问题对话,有什么想对玩偶说的,第四步请对方互换角色,站起来说三遍我是(玩偶的名字)我不是(来访者名字)然后坐到玩偶的位置,咨询师问到你是(玩偶的名字)吗?刚刚你有听到主人说的话吗?你是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跟主人说的?第五步请来访者回到原来的位置,再说三遍我是某某某(来访者的名字)不是(玩偶的名字)出角,咨询师询问刚刚你听到玩偶和我的对话,你的感受是什么?以后你会怎样面对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它就会不影响到你了,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循环问句,从更多的系统来考虑问题,在系统观的视角下AB双方循环提问,问完A再问B,听到A说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再问A,听到B说的什么有什么所思所想,找到两个人的共同点,希望实现目标的相关部分,有哪些资源,也让对方看到做什么。咨询师就是翻译器的作用,去重新建构A说的内容,我们要从负向转向正向,去问去澄清,对彼此的情绪背后的期待,谁也不劝,不是调节员,像镜子一样去反馈他们的内心,力量往一处使。
U型咨询法,先建立空中云,再往下建一直到地面为止,A在云端是希望实现的目标,发生什么就能实现A,就是B,发生什么能实现B就是C,发生什么就能实现C就是D,从A推到B推到C推到D,总结时再D到A就简单了,D就是落地的一小步。U型咨询法是一个理念
家庭作业有观察型和行为型,观察行为观察认知,行为是已有的有效行为和新的行为尝试。家庭作业的原则是明确具体内容和形式,明确时间和次数,从来访者的脉络中产生,是可执行的正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