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在上课,也在学习。她以学习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学习花生的品格,学习《落花生》一文的独特之处。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身边的事物学习,遇到什么都发掘出事物价值加以学习,戴老师可谓身体力行。她给我们上示范课,像花生一样乐于奉献;退休多年依然坚守教学一线,为教育发光发热像花生一样彰显自身价值。学习者的谦逊,以行动诠释做中学,是戴老师这节课上告诉我的关于学习的道理。
戴老师通过上课,展现语文的无穷魅力,让在场的老师们大开眼界。大语文涵盖甚广,它突破课堂边界,突破学科界限,带领学生走进世界,走进人生。一节课,包含文理、政治、艺术、劳动等,教给学生难忘、受用的东西。一节课定位如此之高,唯有深厚的学术、学科理论知识加上反复的实践研究才敢也才能做到。想必在戴老师那里,已经习以为常。这告诉我什么?告诉我语文教师有什么,TA的语文课就有什么;语文教师能走多远,TA的学生才能走多远。
戴老师对待教学虔诚而认真,一节课,我们普通老师想的可能只是这节课,而戴老师想的却是学生的一生。一次全息的、能触动生命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必不止于这节课。从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看,每节课确实是学生宝贵的40分钟内生命质量如何变化的过程,应该尽可能在平等对话、锤炼思维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如何恰当运用知识、发挥才智的重要性,让学生体悟生命拔节的力量。
学无止境。这节课值得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于此,心灵营运、升华精神等都值得细细研究。课堂学习单上有个成语“壁立万仞”,这个词蕴含期待与鼓舞。林则徐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千仞”已极为不易,直立万丈顶天立地又谈何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才需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奔着理想进取的雄心壮志。
能听此课,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