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视频,是很多年前的视频了,题为“如何转化后进生”,但现在看来,李镇西老师的讲座还是那么切中要害,深入人心。李老师的讲座既详细分析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也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转化后进生的方式方法,让人受益匪浅。
首先,李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后进生能成就一个优秀的老师,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能给老师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这句话类似于水桶短板理论,即一个集体中“最短”的那个同学往往才是决定这个班级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而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将一个好学生从“好”带到“更好”,往往不如将一个差生转化为优生所带来的自我认同感、自我价值感。 前者是锦上添花,后者是雪中送炭,其云泥之别不言自明。
其次,重视集体的力量是转化生常用的方式。李镇西老师对待新转来的后进生,先让全班学生集体鼓掌欢迎,以集体的力量包裹住他,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以集体的力量震慑住他,而在他获得进步的时候,则以集体的力量将其成绩无限放大,让他觉得是集体在夸他。每个人都会有羞耻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集体的认可,同样也都惧怕集体的舆论,只要正确使用集体的舆论和力量,便能在转化后进生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李镇西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力量,这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在生活中,有很多道理,用我们普通人之口说出来,难免平淡,仅泛泛而谈而已,但用文学的语言,或者文学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其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和力量是十分惊人的,有时老师的苦口婆心远远比不上一个文学故事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感动和改变。有时候朗读一篇直指心底的美文佳句抑或是激情澎湃的诗词歌赋,往往更能带动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的生发。利用文学的力量,还包括引导学生写周记,或者是犯错误之后写小作文。这在我现在的班里,班主任闫老师也经常使用,效果显著。
最后,通过李镇西老师的这个真实的案例,我意识到,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反复的过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彻底解决后进生的诸多弊病,那些“一口吃个大胖子”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期间难免会出现反复或者倒退的情况,甚至会因为我们的一时失误或者不注意而堕入前功尽弃的境地,那是我们一定不能动摇,更不可放弃。初为老师是,难免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总想着找个“巧办法”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某个学生的某个坏习惯,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坚持下去,不抛弃,不放弃,才是最终达到成功彼岸的捷径。这一点,对于依然是新教师的我有着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