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新品牌营销课》30 07 | 营销4P(上):为什么先有购买理由,再有产品? 「一切都能被封装成产品」2025-02-22

华杉老师讲道:“这一讲,我们先来讲「产品」。我们又涉及对「产品」的定义。菲利普·科特勒对「产品」的定义:广义而言,产品包括物品、服务、事件、人员、地点、组织、创意等。一切都能被封装为产品。”

这里全面打开了我对「产品」范围的认识,之前对产品的认识是很局限的,似乎只有物品才算产品。其实,清晰了产品的定义之后明白产品的范围很广,甚至一切都可以被封装成产品。

物品就是我们平时很容易买到的产品;服务产品通常是购买咨询服务,最常见的形式比如说房产中介、律师、乘务员、餐厅服务人员等。我感觉,各行各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都需要提供服务。每个人都是彼此的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父母心,把服务的对象当成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去对待,就会更用心、更上心、更耐心。

事件产品,大到奥运会、国庆阅兵、每年的春晚,小到楼下便利店推出的开工活动,都算。

所有的产品都包含体验的部分,只是这个东西比较偏无形,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

人物产品主要是明星代言人,运动员、企业家等知名人士。

地点产品,如上海外滩、北京长城等。

财产产品,比如基金、信托、保险、理财产品等等。

组织产品,比如各类非盈利组织,基金会、环境保护协会等等等。这里很有趣,这些组织把看见的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封装成产品,推出不同的项目让爱心人士进行捐款。

信息产品,比如专门做市场调研的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

这里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产品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只要理由得当有人愿意买,就能成为商品被卖出去。比如,上海网红餐厅的取号码价值100人民币。无处不在的商机,关键是我们看不见这些钱,也就捡不着钱。

华杉老师讲道:“我们刚才讲了产品的定义、产品的分类,分类其实没有穷尽,是可以无限延展的。在一个无限延展的分类里面,产品的逻辑是什么?围绕产品主要需要干三件事,一是研发产品,二是生产产品,三是销售产品。生产不在我们这里讨论了,研发和销售从哪里开始呢?都从一个地方开始,无论研发还是销售产品,都是从同一个点出发的,出发点就叫作:购买理由。”

这里让我明白,围绕产品一共三件事:①研发产品;②生产产品;③销售产品;生产产品是工厂的事情。研发和销售产品是一体两面的,在研发的时候就要想好怎么卖出去,这也就是“后工序决定前工序”的理念。这里的出发点是:找到购买理由。「找」这个词很关键,购买理由是从消费者原话中找出来的,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因为凭空创造没有「母体」。

华杉老师讲道:“不管顾客买什么,都有一个理由。有了购买理由再来看定价,定价其实也是给购买理由定价的。比如,物理上同样的产品,褪黑素,如果它的购买理由是解决睡眠问题,一般可能卖几十块钱。但如果购买理由是走亲访友的礼品,送礼就送脑白金,定价可能会是120块钱。消费者是根据购买理由来决定是否接受定价。由于不同的购买理由和人群,渠道和推广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这里给我很大的启发,定价受购买理由影响。同样的产品,因为不同的购买理由,定不一样的价格,走不一样的渠道,进行不一样的产品包装开发。

比如,解决睡眠问题的褪黑素被装进瓶子里,塑料瓶子就决定了定价是平价的,进电商或药店,面对广大人群。走亲访友送礼的营养品,礼品盒子决定了定价要比平时贵,而且盒子越高级,定价越高。这样的市场还是小众的,要走礼品特渠,还要打广告,不然没人买。

华杉老师讲道:“华与华的方法是「超级符号」方法,购买理由是语言文字的编码,而语言文字的编码就是「符号的编码」。所以,华与华认为,产品开发的本质是用符号「封装」购买理由。是先有产品的命名,然后有包装设计,然后有广告创意,这些都想好后,再进行研发落实。”

超级符号方法既适用设计符号的编码,也适用于语言符号的编码。因为符号与意义是一体两面的,我们一开始想的都是文字内容,要通过「符号」把文字表现出来,并高效地传达出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