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论?
华杉老师讲道:“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说,理论本身应该包含了一整套如何解决世界和如何在其中行动的指南。”
理论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第12页讲道:“我按照康德定的哲学质量标准展开华与华的品牌学说:追求的一切概念都有清晰的定义,一切推理都不允许有大胆的跳跃,而力求用合规律的原则、严格的证明,勾画出研究领域的整个范围、结构划分和全部无遗漏的内容,并对未知部分立下清晰的界标。”
这里让我清晰,「理论」是用来解读并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并具有清晰的行动指南。理论的质量标准是:有清晰的定义和范围,一步步推理,结构和内容是完全穷尽,没有遗漏的。
华杉老师讲道:“经常有人说,“我们公司产品是真好,就是吃亏在不会营销。他们公司产品不行,他就是会搞营销。”产品和营销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吗?198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对营销做了一个定义: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理念(或主义、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思、定价、推广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过程。在这个定义中,前面提到的货物和劳务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产品」。我们把「营销」的定义简化一下:营销是对产品的构思、定价、推广和分销的过程。这样来看,你就明白,营销的概念是包含了产品的概念。所以你不能说他们家的产品不行,但营销做得好;或者说自己的产品好,但是营销不行。因为营销本身就包含了对产品的构思、定价、分销和推广。”
我在这里才理清了“产品是真好,就是吃亏在不会营销”这句话。
首先还是要回到「营销」的定义里,营销由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四个部分构成。“产品真好”,只是第一个P(product产品)做的好;“产品卖的不好”跟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都有关系,是一个综合的反馈,并不是由某个单一元素决定的。也就是说,即使很会做推广(promotion)产品未必卖的好。
之前很容易觉得这句很有道理,当我对「营销」建立了正确认识再回过头看这句话,就理解了其中的错误。
华杉老师讲道:“我们做营销、做企业,首先是创新。德鲁克说,经营企业的唯一任务就是营销和创新。创新的第一条就是产品的创新。”
一个企业做得好,销售业绩好是营销4P综合作用的结果,最起码要在一个方面特别突出,其他三个方面在及格线,才能正常的良性运转。
以手机为例,苹果强在产品创新上,对上下游有很高的议价权,每年上新有大量的预算砸广告。OPPO和vivo强在渠道上,渠道伙伴赚的盆满钵满,大家都愿意跟着干。小米强在价格上,平价高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里的关键是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想清楚把自己有限的资源投入在哪个P上,然后用这1P转动其他3P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