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2020年华与华和浙江传媒学院一同成立了超级符号研究所,任务是研究华与华的思想,将其进行学理化、学术化总结,同时转化为大学本科的教材。我的志向是全世界所有大学的本科教材里,都有华与华的「超级符号理论」和我们的BRAND TRINITY——「品牌三角形理论」,能让我们的思想方法,进入全球高校的教育系统。”
这里给我的启发是,「品牌三角形」中的话语体系中的「事业理论」更像是企业家的志向,它分为三个层面,这背后的理论是「华与华事业理论三问」:
一、我们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二、我们用什么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中讲道:“第一问是认识论,我们如何认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问是方法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三问是技术论,我们给出解决方案。”
华与华企业的经营使命是让企业少走弯路,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给客户提供的最底层的服务。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是华与华方法,这也就是华与华的产品科学。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签约打钱之后,我们给客户提供服务,做项目中真实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提的每一次案。
华杉老师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过去的品牌理论是不清晰的,没有结构的,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要为世界提供一套新品牌理论。他人生大部分时间和行动都在为这个志向耕耘。
华杉老师讲道:“在研究品牌资产的时候,我给研究团队的一个任务是,先研究一下全世界现在主流的品牌资产理论。比如,在凯文·凯勒的CBBE模型里提到了,品牌资产包括品牌标志、品牌内涵、品牌反应和品牌关系。在这几个词里,我们可以明确定义「品牌标志」,而且它的范围非常清楚。但对品牌内涵、品牌反映、品牌关系这几个词,你觉得好像说的都对,但你抓不住它,不知道怎么用。那么,原来的品牌理论能不能解决问题呢?好像它没有边界。当客户来找我们,让我们帮忙做一下他的「品牌资产」,看看他们的品牌资产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说,按照CBBE理论,它是品牌内涵,品牌反应和品牌关系。”
我在这里有一个关于课题分离的感触。我们是解决客户问题的一方,客户不需要搞清楚品牌资产是什么,具体怎么操作,客户只需要找到我们获得成果就可以;而我们的职责是搞清楚品牌资产是什么,怎么做,怎么给客户提供止于至善的方案。
这是我们学习理论最重要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