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和父母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鼓励孩子多读书,孩子成绩差不到哪里去。如果父母不关心孩子成绩,对孩子学习不在意,孩子喜欢学习的愿望一定不那么强烈。太逼迫孩子学习不好,但是对孩子成绩不闻不问,完全无视孩子学习,也是父母的失职。
好老师犹如再生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俞老师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他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因为遇到了好的父母和老师。小时候母亲经常买书,这为俞老师爱上阅读奠基了基础。在学校碰到的语文老师,不仅能把课讲得很好,还能引经据典,引用大量人文知识,这也引导了孩子喜欢语文的兴趣。
俞老师喜欢英文,同样是因为遇到一个好的高中老师,因为老师标准的发音,幽默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一下喜欢上了英语。特别是俞老师,最后以英语为高考目标,进了北京大学,还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后来俞老师进入北大,遇到的老师更是顶尖的,他们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人生的追求,让俞老师成为现在伟大的教育企业家。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要努力的原因吧,越努力,遇到的同路人越优秀,自己也会越优秀。这也是我们时常说的,与谁同行,很重要。
回想我们读书生涯,发现照本宣科的老师确实很无聊,学生热情不高。而在课堂上能够激励孩子,或是引用很多课外知识的老师,能激起学生莫大的兴趣,特别喜欢和期待这门课。在我印象中,有幸也遇到过好的老师,激励了我热爱数学的兴趣。还有一位物理老师,逻辑清晰的表达,让我这个不擅长物理的破天荒有次考试得了高分。很不幸,在初中时我也遇到过最无聊的语文老师,好在只教了我们一年。上课真的就是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声音只有自己听得见。
所以,要当一个好的老师还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对自己有要求。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希望老师们不仅仅是为了寒暑假、双休这些福利,而是真的喜欢学生,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俞老师说一个老师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是一个人生导师、发展导师、学习导师这样的一个角色。如果我们期待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前提是需要一个全面发展的老师来教导学生。
《孟子》有一句话:“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教别人明白。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身歪却要求影子正,源浊却要求流水清,这是缘木求鱼。无论当父母还是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