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智渊的《高手教师》有感
暑假,在新网师武华云老师的引领下,开启了《高手教师》的阅读之旅。
原本也想像她们一样,慢慢啃读,可一打开,就被精彩的内容吸引了,忍不住想要快速的翻页,把所有的精彩一网打尽。于是,我一边和他们一样,每天先在荔枝上朗读一篇,写一篇阅读综述,然后利用空闲时间快速翻看,连滚带爬的读完。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时:所谓的高手,总能在别人忽略的细节中发现教育的契机。那么,想要修炼为高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一:跳出自我中心主义的怪圈,学会尊重。
在开篇第一辑,魏老师就毫不客气的指出:家庭作业?那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尤其是小学阶段,建议最好不要留家庭作业。小学生应该在学校里完成全部的教材学习。用拼练习,拼时间的方式取得的优秀只是一种假象。如果个别孩子学习跟不上,需要布置家庭作业的话,家庭作业就是补充学习和重新学习的机会,应该由教师来考虑并作出安排。因为孩子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现在的学校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基本上以他律为主,如果回到家里还要学习,那就是发展学习力的好机会。刚开始,孩子很可能做不到,也不要着急介入,只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只做一个资源提供者,环境创造者和支持者。所以,当孩子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老师要跳出自我中心的思维,不要着急跳出来批评,指责家长的监护任务没有完成,而是先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课堂太低效,家庭作业有无必要?
在第三辑《与家长并肩作战》里,魏老师指出,不要总以为家长不懂教育。教师群体有吐槽家长的习惯,这种习惯源自于教师群体的各种不成熟,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
教师和家长的观点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利益相关性”。因为家长是站在孩子的维度,只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利益的代表,这很自然,因此,作为承载的社会功能的教育,是应该发展专业优势,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引导,学会聆听家长,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重视家长的反馈。
在第六辑《放学了,你还把学生留在教室里?》指出:留堂,要和家长达成一致。要告知家长你的留堂意图和时间,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对于不愿意或者不支持留堂的家长,也不必过分生气,跳出自我中心主义的怪圈,不自我感动,而是考虑学生如何想家长如何想。归根结底: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孩子是家长的孩子,留堂是药,偶尔为之是为了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长期为之就不足取了。
二:需要拥有知识的大脑,柔软的心,缜密的思维。
每个教师都是一间教室的领导,应该修炼自己的领导力。领导意味着挑战,挫败,意味着大量的精力投入,意味着要不断的磨砺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但要学好自己的本体知识,更要学习领导力的课程。学习领导力的课程,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在管理领域,魏老师最常推荐的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大师指出,一切管理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
教师更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课堂是天,你用什么吸引学生?你的课。魏老师是怎样修炼自己的课堂呢?首先熟透教材,可以大段大段的背诵。其次,做好大量的阅读和准备。讲文言虚词就将所有的文言虚词放到文档里边,对它的意义进行梳理。讲名家作品,先要研究名家的传记。大量阅读教材解读,反复揣摩,形成自己的思路。解读精彩的地方,大段大段的抄录在教案中。加强作文练习,开始师生共写随笔。功夫下到一定程度,课堂自然越来越精彩。
教师还要学好相应的心理学,了解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依据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因材施教。
做高手教师,先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修炼超强大脑。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一个家庭的希望,都有无限的未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魏老师说:“要让不同的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都有机会显示以及锤炼自己的能力,直到戴上桂冠。每个孩子都需要一顶桂冠,直到有一天,哪怕整个世界反对他,他也敢于自由飞翔。”要让不同的孩子带上桂冠,就需要眼里装得下所有的孩子,包括那些“上天的礼物”,通过具体而微、滴水穿石的辅导,不断的通过进步积累信心。所以老师必须修炼一颗柔软的心。
教师需要有缜密的思维。教育无小事。微信群的管理,发通知,和家长交流,教孩子鼓掌,管理手机,早恋,攀比,打招呼,吃饭,留堂,那一件事都需要认真想想清楚,把学生把家长放在心中。有关学生成长的小事都不小。职业发展,专业发展,都必须从敬畏小事开始。
做好每一件小事,修炼缜密的思维;眼里装得下每一个孩子,修炼一颗柔软的心;广博的阅读,修炼超强大脑;跳出自我中心主义的怪圈,修炼平等、尊重的态度……长此以往,慢慢修炼自己,向高手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