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我学到了浮游藻类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我之前认为水中的藻类主要是在吸收氮磷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下,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易发生赤潮水华,因此藻类还可以作为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的生物指示。但也是因为赤潮水华的发生,浮游藻类过于密集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导致水下动植物大量死亡,进而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所有我之前认为浮游藻类的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功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双面性的。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的想法中,只根据了高中所学的赤潮水华就片面的认为浮游藻类仅在净化水中的氮磷的方面有所作用,这个想法是片面的。但是利用浮游藻类的生长情况作为水中氮磷含量的生物指示的想法是具有科学性的。但是我在第二问中忽略了不同藻类之间也是存在不同的地方的,认为所有的浮游藻类仅在净化水中的氮磷方面有用是过于主观片面的。同时,我在第二问的想法中,回答的前提都是赤潮水华这种极端情况之下,表现出我对于浮游藻类的认识过于单一浅薄。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应该先将什么是浮游藻类以及不同浮游藻类直接有什么区别了解完全,再在对其在水质净化中有什么作用进行思考。并且我在思考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例如水华这种少数极端情况,更要将其放在大多数正常的水体环境下思考。极端条件下得到的结论与在正常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是可能有所出入的。
比如缺少凝结核的在低于零度的环境下是不会结冰的,但是我不能就此得出水在零度以下是不会结冰的结论。因为此时的水是处于缺少凝结核的极端条件下,这和正常的水在零度以下结冰是有所出入的。此时我就不能将极端条件下的结论作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结论了。
同样的,在水处理的过程中,浮游藻类对氮的吸收与环境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藻类是优先吸收水中的氨氮和其他还原态氨,对硝态氨的吸收仅仅发生在氨氮浓度极低或者耗尽时。这就表明,如果我想让浮游藻类吸收硝态氨,那就只能让浮游藻类处于氨氮浓度的极低的极端环境下才能让我达到我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极端条件,在绝大多数的水处理情境中是很难存在的,我不能因为极端条件下存在的现象就去判断在大多数条件下这个现象也能出现。同样的,在大多数条件下,选用浮游藻类处理硝态氨,也是极其困难的。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我认为在水处理情景中,浮游藻类能对水中的氮磷有吸收的作用,可以用于人为处理赤潮水华。但同时因为单细胞浮游藻类生长周期短,在人为处理水华赤潮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来对藻类生物进行及时收获。而在处理一些带有重金属的污水的时候,浮游藻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环境筛选出可以处理带重金属污水的藻类,再通过藻类对重金属的富集,对已经吸附重金属的藻类进行收获再加工,可以将重金属重新分离出来二次利用。
通过逆向思维的思维模型,我还可以得到,在高效处理氮磷的目的下,由于藻类对氮磷的吸收受N/P比的影响,通过学习知识点我可以知道藻类处理氮磷,适宜比值在N/P=(7~15)/1,那我为了处理的效率,可以先测定待测污水的氮磷比,在通过计算补充氮或磷使氮磷比达到适宜比例,从而使得藻类处理效率提高。
给水2103杨之乐
指导老师: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