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10 黄昕晖 指导教师:张淑娟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我在仔细研读了《水处理生物学(第六版)》14.2.2的相关内容后,了解了水与赤潮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是基础和主要条件,海水中氧、磷等营养盐类会促进水藻生物大量繁殖,某些特殊的物质也是诱发因素,例如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等。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文气象和水理化因子也参与其中。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学习本知识点之前,我对水华和赤潮的理解较狭隘,认为赤潮是海水里化学成分稳定被破坏或是海水中有水生植物浮于水面上,导致海水成为“赤红的幽灵”,而水华则是湖水在静谧的环境下藻类植物生长异常导致水体整体呈深绿色,像是在水面上盖上一张绿毯。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通过分析我之前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在水处理生物学中学到的认识的不同,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我之前的想法过于抽象化,没能追根溯源的讲清楚水华和赤潮两种现象,甚至模糊的讲两者混为一谈。②总而言之,水华是淡水水体中发生的自然生态现象;赤潮词条是海水中发生的生态异常现象。③我之前没有去联想到两种现象对水环境和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危害,水华危害我们的饮用水而赤潮危害海洋养殖业和旅游业。④过去我将水华和赤潮的根本原因简单化了,实际不是水中藻类的单独作用,而是由水文气象、水中温度、水中的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和水生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⑤要想处理好该危害,需要让水中微生物营养均衡、人为合适干预、从点源、面源、内源思考。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通过在对此知识点的分析和理解中,明白了水华和赤潮现象产生是根本原因和可能会导致的危害,这种危害可以是经济上的、环境上的和生产业上的。在分析污染源上还需要从点源、面源、内源三个方面入手。例如想要预防水华和赤潮的发生,其中藻类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氮和磷两种化学元素对藻类和生长和繁殖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我可以从切断N、P的来源入手,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给排水固氮的过程改良,控制氮磷向水体的输入。此外,工业废水排放的不达标也会有所影响,其中也包括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的专业设计问题。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我通过思考,回忆起一个问题:习主席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我现在却又不希望看到湖水变绿,这是否与我国生态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呢?其实不然,“绿水青山”指的是水体环境周围的依依杨柳和重檐叠嶂的山脉上的高耸绿树,在阳光折射下倒映在足够清澈的水面上反映到人眼里便是绿水青山,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体现,而水华赤潮则是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生态灾害,前后两者千差万别。我认为可以在处理水环境中的污染同时关注治理后是否能让这种措施产生更大的效益,例如在投放所养殖的生物合理搭配加强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给排水的监测、不同水环境要有不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