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和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人交朋友,还是喜欢和消极悲观、整体愁眉哭脸的人交朋友,我想一般人的答案应该都是前者。因为情绪具有传染性,经常和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得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经常和消极悲观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充满负面情绪。
加入嘉言讲书俱乐部之后,这样的体会更明显,这里的每个老师都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让我每次都特别享受在这里讲书的感觉,也越来越愿意在这里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我想除了自己的成长以外,我相信家长们一定更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拥有积极情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这周和嘉言的老师一起共读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老师的《孩子的品格》,彭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分享了激发孩子积极情绪的“五施法”,促进孩子增强能量,提升幸福指数。
“言施”
言施就是要学会表达、沟通、交流。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多使用积极、乐观、具有正能量的话语,这样会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并让她感受到轻松和快乐。同样,就算面对一件不好的事,也要学会引导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解作用,让孩子的心态变得更积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去幼儿园参观,看到墙上的话,小朋友大喊道“这是谁画的,这也太难看了”,听到孩子这样说,妈妈马上告诉孩子“这样说是很不友好的”,这时幼儿园的老师走过来,微笑地面对孩子,说“在这里,你不需要必须画漂亮的画”,听完老师的话,孩子开心地笑了。因为她已经通过老师的回答,找到了自己隐藏问题的答案,原来就算我在这里画的画不好看,也没关系。
这个老师很善于和孩子沟通,善于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去了解孩子表现背后的感受和需求,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以孩子期待的方式与其沟通,孩子才会愿意敞开心扉。
“眼施”
眼施就是要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看到美好的事物。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去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比如孩子的一点点向好的变化,我们都要和家人和朋友去表达我们的爱意。
“颜施”
颜施就是让自己多微笑,通过微笑表达我们的善意。“微笑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是善意的标志,友好的使者”。
曼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静止脸”的实验。首先让母亲与孩子进行非常热情愉悦的互动,孩子表现的就非常开心。然后,让母亲进入“静止脸”状态,不管孩子说什么,母亲都面无表情,很快孩子曼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静止脸”的实验。首先让母亲与孩子进行非常热情愉悦的互动,孩子表现的就非常开心。然后,让母亲进入“静止脸”状态,不管孩子说什么,母亲都面无表情,很快孩子就表现出了惶恐。
这样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一天,我在单位工作特别忙,晚上回到家后感觉整个人都特别累,然后就面无表情,一点不想说话,这时候女儿很小心翼翼地走到我身边,问到“妈妈,你怎么生气了”,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于是马上做了调整,微笑的对她说,“没事,妈妈今天有点累了,宝宝今天在学校开心吗?”,于是她又很快恢复到平常的状态,开始手舞足蹈地给我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父母给与孩子的情绪反馈,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而情绪反馈中,孩子最敏感最关注的也是面部的表情,所以要学会对微笑,让孩子感受到善意和爱。
“身施”
身施是指通过触摸、接触自己的身体产生幸福感。比如我们开心的时候,会与他人击掌、拥抱,这样会给对方带来幸福的体验。
所以当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我们可以握握孩子的手,拍拍孩子的肩,给他一个拥抱,其实都可以缓解孩子的情绪,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我每天下班回来,都愿意拥抱一下女儿,让她感受到我的爱意。
“心施”
最后一施是心施,也就会用心去感受,但是有时候我们总是忙于做具体的事情,而缺乏培养内心的感受力。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我想知道为什么有人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什么也看不见,而我一个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盲人却看见了无数的事情。”
“言施、眼施、颜施、身施、心施”这五施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更多地看到事情的积极正面,就会愿意去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美好,就会拥有感受幸福的体验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