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排过渡与照应
过渡,是指文章的段落之间或层次之间表示连接、承转的衔接手段或方式。
它把前后相关的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的不同内容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使上下文的内容很自然地连贯起来,这样读者阅读时思路能顺利地由前者转到后者。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内容或表达形式发生转换,变化时都需要适当过渡。
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完百草园生活将转人三味书屋生活时,便用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雨盆子和木莲们!”这一段来过渡。
又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到别的地方看看如何呢?”就使文章内容自然而然地由东京转换到了仙台。
再如《晋祠)一文的第六段:“然面,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
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前半部分写晋祠的自然美-在山、在树、在水,后半部分将写晋祠的文化美--在“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由自然美转换到文化美便借此段落衔接。
形式变化时需要过渡的情形比较复杂。
议论转叙述时需要过渡,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叙述转说明时需要过渡,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顺叙转倒叙或插叙,插叙再转顺叙时一般都需要过渡,如鲁迅的《祝福》。
文章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
过渡词语一般放在后一段的开头,过渡句子可以放在前段尾或后段首。
照应,也称伏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照和呼应。
在文章写作中,前面写到的事物,后文要有所交代,后面要写的问题,前文要埋下伏笔,这种照应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照应是文章写作的一种重要衔接方式,可以使文脉贯通、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照应的形式主要有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题文照应三种。
首尾呼应,即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是一种特殊的前后照应。
如《松树的风格》;前后照应,即除首尾呼应外的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相互呼应
如(白杨礼赞》;题文照应,即文章的内容和标题相互呼应,如《井冈翠竹》。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参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