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思维障碍——《上游思维》读书笔记(一)

      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希斯作品《上游思维》向我们介绍的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上游思考法。

      “上游的努力”定义为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预防问题的发生,或者换句话说,就是防患于未然,是一种系统性地减少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危害的方法。

      比如教小孩子学游泳就是防止其溺水的一种上游策略。上游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会涉及系统性的思考。

      心理学家及儿童发展专家理查德·特伦布莱认为,防止不良攻击行为的最佳时机,就是当罪犯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这组风险因素如下:贫困、吸烟、营养不良、愤怒、抑郁、糟糕的婚姻关系、文化程度低,以及在青少年时期就怀孕了。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说到了上游思维的三种障碍:无视问题、缺乏责任心和隧道视野。

      姑且了解一下。

一、无视问题:我不觉得这里有问题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选择视而不见时,我们就会像对待天气一样对待它。如果根本看不到问题的存在,就无法解决问题。哪怕灾难临头,这种无视也会导致消极被动。要想往上游进发,首先就必须避免出现无视问题的想法。

      要想在上游策略上取得成功,领导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尽早发现问题,瞄准复杂系统中的抓手,找到可靠的进度衡量指标,开辟新的合作方法,以及将成功实践嵌入系统并固定下来。

二、缺乏责任心:这个问题轮不到我来解决

    有时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有时缺乏责任意识,仅仅是因为职责划分太过分散。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明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却不愿意采取行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具备行动的资格。

三、隧道视野:我现在没法处理这个问题。

      “隧道视野效应”:当人们疲于应付诸多问题时,他们就不再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种现象被称为“非注意盲视”,即我们对某一项具体任务的密切关注会导致我们忽略与该任务无关的其他重要信息。

      非注意盲视会导致周边视觉的缺失。倘若再加上紧迫的时间压力,就会导致人失去好奇心。

      一旦你无法系统性地解决问题,你就注定会陷入被动应对的恶性循环之中,永无止境。隧道只会越挖越长,视野只会越来越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