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参与了麻吉星创新教育社区的学习,其中9、15、1、2讲内容让我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与心得。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就像卡尔·罗杰斯所说的“杯与壶”模式,教师将知识毫无保留地倒入学生这个“杯子”里。在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曾不自觉地陷入这种模式。比如在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时,我总是详细地讲解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虽然学生能掌握知识,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知识的理解也较为肤浅,只是机械记忆和套用,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启示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以人为本的课堂应该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在不畏错误的安全氛围中自由学习的地方。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人”,挖掘数据背后体现出的学生的情感与心理。
例如,在教授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像黄小海老师那样,先给出开放性问题,如“一本书看了一大半,大约看了全书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和理由。这种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去思考,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新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效果
在实践中,我采用了黄小海老师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完成题目,然后收集答案并展示在班级大屏上,让学生通过反馈器选择与自己相符的作品。通过全班答题统计图,学生们看到了不同观点的人数分布,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和思考。接着,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分享自己作答的理由,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思维。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对于一道分数和百分数应用的题目,第一次答题后,学生的答案有多种,小组讨论后,有些学生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最后组织全班对话,让学生自由发言辩论,我只给予赞许和信任的眼光,不断给学生发言机会。最终,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交流,都找到了正确答案,并且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他们不再把学习当成负担,而是有趣的探索过程。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倾听他人、表达观点以及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四、营造全员参与课堂的方法与体会
在“一起参与体验的旅途”的学习中,我学到了营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和投入的课堂的方法。
1.设计强连接情境:要设计与学生有强连接的情境,比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或流行文化相结合,像把数学问题融入到游戏、故事或实际生活场景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还可以利用班级学生自己的生成作为学习情境,如将不同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班级大屏,形成供全班交流讨论的问题情境,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好奇心和参与欲望。
2.制定全员参与规则:课堂活动要求和规则应确保全员参与,而不是只针对个别积极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他们把想法写下来,再通过小组对话、全班对话等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说理的机会,及时反馈学生的作答情况,让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参与课堂,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3.营造安全氛围:要营造不畏错误的安全氛围,不能只关注正确答案。当学生得出不理想的结果时,教师要将目光聚焦到学生获得结果的思考过程,根据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沉浸在追求结果的思考中,而不是对答案一锤定音。让学生明白参与和投入思考才是课堂的主旋律,只要积极参与、努力思考,就是自己的胜利者。
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应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上心得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交流分享,共同进步,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