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某局办事,在附近兜来兜去,导航已经到位,但旁边的楼并没某局的标识,遂继续前行,在一栋看上去很像办公大楼的门前停步,问门口保安是否是教育局,保安说这里是会议中心,你去前面拐弯处的门房问问看。
溜溜哒哒又折了回来,一大楼前站着一保安,一问果然此处就是某局,但仍未见门口有牌子。保安引导我进了旁边一接待处,与接待人员沟通时,三三两两有人进来,因我要办的事情三言两句说不清楚,接待人员让我稍等,她先接待后面来的人。
接待的程序无非是出示身份证件,询问办理事情,电话联系相关部门,拍照后放人进入。只是来办事的人,七七八八的事情令我诧异,有来送文件的,有来盖章的,有来审批中级工程师职称的,有来汇报工作的,甚至还有医院来递交党费的,有些纳闷,某局咋会管这么多事情?
终于等到有空闲时间了,接待员听完我要办的事情,遂告之这件事恐怕在某局办理不了,因为某局办事都是公对公,她就没见过因个人问题来某局的人。接待我提醒我说或许我应该去另外的部门办理,并仔仔细细地告知了我地址和线路。
顺利找到了相关部门,在大厅填写好诉求报告,在服务窗口审批之后,窗口工作人员让我去二楼某房间找相关人员办理。办事人员态度温和,耐心听完我的诉求后,说她会将诉求报告转发给相关单位进行处理,让我回去静待消息。
从某部门出来后,一路上仍在疑惑某局的职责范围。晚餐时与家人说起此事,家人说那栋楼应该不止是只有某局,瞬间茅塞顿开的感觉,网查了一下,果然几个局都在那里,其中就有卫生局,一下子就明白了为啥会有医院来交党费。
离开职场以后,与职能部门几乎不再打交道,今天来一趟某局,感觉自己真的是out 了。不过我又在想,既然这么多的职能部门在同一个地方办公,为啥不搞一个服务大厅?即可省去进门前的这一套接待流程,来办事的人也不用各部门跑来跑去。是不是即简化了手续,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当然我只是想想而已,想法未必现实,职能部门有职能部门的办事方式,有自己处理问题的一套程序,服务大厅未必适合所有的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