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如今,正是白萝卜大量上市的季节,水灵灵的萝卜清爽嫩脆,其实也很受很多人的喜爱。
“十月萝卜收,大夫袖了手”。有人说冬天吃萝卜能补气,也有些人说萝卜“泄气”,不能和人参等补气药一起吃。因为冬天是进补的时节,会把补进去的“气”泄掉,所以,很多服药或食疗进补的人不敢吃萝卜。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类似的困惑,吃中药时可以吃萝卜吗?
其实关于萝卜,本草古籍早就记载了生萝卜和熟萝卜的不同特点。《雷公炮制药性解》“莱菔辛宣肺部,甘走脾家,故两入之。生者下气,多食耗血,以辛多于甘也。熟者补脾,多食滞气,以甘多于辛也。”冬天的萝卜是补还是泄 ?关键要看怎么吃。同一样食材不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性质,如果有,那一定和“吃法”有关。
古人的生活智慧将生萝卜汁入药,可降气泻火。还把生萝卜腌制做成餐前小菜,清爽开胃,吃多了温热滋腻的肉食,可配上甜中带辣的生萝卜行气助消化。古籍中也有生萝卜汁治疗流鼻血的记载,而且生萝卜有化痰作用,尤其是萝卜的种子,也称之莱菔子,是一味便宜又好用的中药,能降气止咳化痰。
生萝卜有很明显的辛辣味,让许多人避之。其辛味发散,会散气泄气。如果补气药遇到生萝卜,其补益功效确实会被削弱。如果是“补过头”,出现胃胀气满时,也可以吃点生萝卜泄泄胀气。
萝卜熟食补脾,做熟后萝卜的辛味已经基本去掉,尤其是炖煮熬得软烂的纯纯的甜味,其功效就偏于“补”了,这也是有些人喝了萝卜汤后,不仅不觉得“下气”,反而觉得“滞气”的现象。古人也给了经验分享,避免熟萝卜吃多了导致气滞,可在煮汤时放几片姜,让姜的温散之性中和萝卜的“滞”。
还可以搭配一些有香味的蔬菜,比如芹菜、芫荽等,芳香的气息能够促进脾胃运化,既增添菜肴风味,又能使萝卜补而不滞。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萝卜汤里漂浮着碧绿的香菜叶。也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智慧。
所以说,萝卜是补还是泄,要看怎么吃、怎么用。懂药性、懂搭配,普普通通的食材也能产生不一样的养生作用。所以,不能一成不变只是听他人言,时代不同,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作息方式等,也让人的体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变化。
至于“萝卜解药”的说法,大部分来自于萝卜不宜与人参同食。萝卜性味辛、甘、凉,有消食、下气、化痰、利尿等功效,而人参味甘、性微温,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萝卜与人参同服,一个“下气”一个“补气”,功效恰好相反,所以,二者的功效会被对方削弱,或抵消。因此,不建议萝卜与人参同服。但,“抵消”并不意味着“相克”、“相害”,中药典籍里也并没有明确注明人参不能和萝卜同食,只是说吃人参时不宜喝茶,不宜配搭藜芦。
然而,世人断章取义以讹传讹,导致萝卜变成了中药界的“解药”。其实服用人参这类补益药物时并非不能吃萝卜,只要间隔2小时以上都是可以的。服用的中药中没有人参之类补益药材,并且患者没有脾胃虚寒、气虚湿滞等问题,也可食用白萝卜。萝卜是非常好的消食化痰的食材之一,怎可能不利用呢。
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源自于《黄帝内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阐述了人体养生要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即“合乎四时”,后被世人在实践生活中具体化,于是就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这句俗语。
萝卜和姜都是常见的平价食材,也有简便有效的养生保健药用价值。所以,可以有选择地当季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