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娃去上课,碰到场馆门口一对母子在争吵。听了两句,大体是孩子觉得这里的积木太好玩,想把积木带回家。妈妈明确表达不可以,孩子继续要。期间妈妈拖泥带水拒绝了两次;归责了一次,呵斥孩子你什么时候养成了这样的坏毛病;讲了一次道理(你看我们没花钱,人家让我们在这里玩了半天,已经不错了。)很明显孩子听不懂妈妈的话,和妈妈不在一个频道上,孩子继续要。妈妈开始生气,很用力打了孩子两次屁股,又打孩子的手。妈妈目的只有一个,要孩子乖乖听话,停止哭闹,跟妈妈回家。这是常见的暴力沟通,妈妈没站在孩子能听懂的角度沟通问题,孩子当然也没懂妈妈,但母子之间没有任何爱的表达,无效沟通,两败俱伤。问题也没有顺利解决。孩子目的是可能是想要积木,更可能是想通过要积木表达一下自我,做一次自我抗争。我问了我家孩子,他说他不可能拿别人东西。当我们明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问题也就好解决了。1.这件事不是妈妈的事,是孩子和场馆的事,应该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妈妈不要介入太早。妈妈只要告诉孩子拿别人积木是不对的,如果还不听,孩子自己去场馆问,结果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明确了这不是妈妈的问题,也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影响亲子关系。2.家长强行按自己的意愿做决定也许就错过了孩子的一次兴趣点,把孩子的成长主动权还给孩子,多些耐心,妈妈可以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报课或者买积木回家去玩,尊重孩子此刻的情绪,这是一次提高亲子关系的机会。孩子被尊重多了,自然就不会无理取闹了。孩子小时候,是弱势群体,但不代表他们全是错的,大人不应该以强欺弱,强制把自己的观点和判断给孩子。生活本就事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证明亲子冲突迟早都会出现,我宁愿这种冲突早点发生。
孩子的成长对家长的要求很高,表象很多,牵动一切的是有效沟通。所有的沟通都应该是能感受到爱的流动。
陪孩子上篮球课,期间无聊的一段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