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受益匪浅,数字时代,如何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而不是为了信息而信息。首先,教师要先做好设计。了解学情,设置情境,启发性问题,驱动性任务...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的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关注所有学生,保证人人参与。课堂上,老师要少说话,少才是多即⽼师占⽤的时间少,学⽣的时间就会变多,⽼师说的话少,学⽣才能说的多,⽼师给的提⽰少,学⽣的思考才会多。⽆才能有,也不是意味着⽼师不⽤备课了,⽽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们的思考,促进学⽣思维碰撞,不断⽣成宝贵的课堂资源。慢才会快并不是完全忽视我们的课程进度,前⾯的慢是为了后⾯的快打基础的。
非常赞同陈蕾老师说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给学生足够优秀时间让学生完成独立思考,没有经过个别思考而直接开启小组活动,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就会逐渐萎缩。
独立思考后开启同侪教学法,让学生在有质量的思维碰撞中取长补短,理清思路,拓展思路,共同进步。学生教学生,解放老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少才是多,⽆才能有、慢才能快、⽣本、课堂⽣成……确实,虽然也看过学过些理论,要以学⽣为中⼼,可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时刻提醒⾃⼰多让学⽣去思考与表达,真真正正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