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认真观察0到3岁的小朋友,我们会发现他们学习语言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很多复杂的表达只要听几次就能学会,这是为什么呢?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就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一出生就有一套“先天语法”在我们的脑子里了。这种说法讲得通吗?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这几天要讨论的话题。
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话题和语言学有一点联系。传统的语言哲学有个缺点,它们不太关心语言学在干什么,这给我的感觉就像艺术哲学不关心艺术家在干什么一样,好像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我今天先来谈谈语言学,我想谈谈乔姆斯基的观点。
我为什么要谈论乔姆斯基的观点?看了我前面关于语言哲学的内容大家就应该知道,我本人是个维特根斯坦的支持者,我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非常对的。维特根斯坦的晚期哲学特别强调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语法,但语法这个概念听上去就是一个语言学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哲学概念,那凭什么哲学家要用语法这个概念?他说的语法和乔姆斯基所说的“先天的语法”到底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重点问题。
维特根斯坦:语法是语言中隐藏的搭配规则
维特根斯坦要讲的语法,实际上不是语言学里面所说的语法,并不是说主语后面是主谓宾的结构,他想说的语法是什么意思?他是指有一些表达式只要说出来大家就会觉得很荒谬。
比如你要说 “红色非常悦耳”,当然可以在诗歌里面这么用,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说“我要一种悦耳的红色”,人家就会说“悦耳”只能指声音,“红色”是指颜色,这两者之间是不能胡乱搭配的。我们在日常语言当中有很多隐蔽的默契,这些词和那些词它们只能够这样搭配,否则这个搭配就不行,这些隐蔽的搭配的规则或者是隐蔽的搭配默契,就被维特根斯坦称之为一种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