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理者,你要知道,你是来做事的,不是来交朋友的。放纵纪律,对制度宽容,这是对员工的不负责;帮助员工成长,拿到结果,获得更体面的生活,这才是对员工最大的负责。所以,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往往从“做坏人”开始。
1、敢于撕脸皮,指出员工的问题
当员工态度非常不认真,总是在犯基础性错误时,你要敢于撕下脸皮,批评他,指出他的问题。批评的重点在于“评”,而不在于“批”。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但所有人都喜欢听建议,把事情做漂亮,赢得别人的认可。
批评有三个层次:
①只批不评
有些管理者会责备员工,指出他的问题,但不去分析员工为什么犯这个错误,也不给建议。这么做,是帮助不了员工的。正如英国行为学家波特说的那样,“当遭受批评的时候,下属往往只记得开头的一些话,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在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只有情绪,没有解决问题,这样的批评是没用的,甚至会产生反效果。
②既批又评
就事论事地指出员工的不足之处,并且能够带着他,一起去复盘,去分析,去改进。你没有私心,批评他是真的希望帮助他成长,他是会感受到的,不会反感你,反而会尊重你。
③自我批评
你要引导下属自己意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自我反省。同时,你也能照镜子,从员工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共同承担责任,一起成长。批评要一对一,要关起门来批评,对事不对人。
2、绝不一视同仁,要区别对待
团队里的公平感很重要。所谓的公平,绝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对员工区别对待。什么意思?你要“厚此薄彼”,敢于向贡献者倾斜,对得起好的人,对不起不好的人,不让强者受委屈。具体说来,在人才培养上,你不能在每个人身上都花一样的时间,你要学会做取舍,尽力去培养、帮助10%的强者,让强者愈强,再鼓励剩下的90%的人向强者看齐。
在利益分配上,你不能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大锅饭看似每一个人拿的钱都一样,是非常公平的。但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因为干得好的人吃亏了,而干得差的人却占了便宜。让贡献最大的人,拿到最多,这才是真正公平。所以,有差别不是一件坏事。有温差,才会有清风;有落差,才会有水流。团队成员之间有差别,才有活力。
3、心慈刀快,敢于开除人
管理者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内心会越来越像一个“菩萨”。没有什么纠结,一心向善,至真至纯。你的心很仁慈,但是你的刀要快,要能够开人。
要开除什么样的人?
①是价值观不好的人
价值观不好,触碰公司高压线,不管他的业绩有多好,一定要开掉。
②是工作态度特别差的人
态度特别差,可以用管理十六字方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绳之以法。当前面三个办法都解决不了,依然屡教不改,那么只有绳之以法 。
③是持续拿不到结果的人
可以先给他机会,让他转岗,或者培训他,当你尽到了管理的责任,他仍然不能胜任,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那么只好开除他。
记住:开过100个人的,才叫做管理有境界,开过10个人叫做管理入门。
最后,总结一下:做管理,千万不要做“烂好人”。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雌雄同体”的双重人格:一面是对团队的爱,能够关心大家,平时和团队能玩到一起;另外一面是和员工保持距离,狠得下心,不怕得罪人,敢于做“恶人”。工作魔鬼,生活好人;雷霆手段,菩萨心肠,这可能是对管理者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