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
记录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重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上就是因果联系,即知识的基础。多年的经验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知识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正是在这些 点”上产生了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他的联系的。正是对这些“点”, 应当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加以注意。
历史课和文学课上,对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让学生寻找刚刚讲过的教材中的因果联系和意义联系:例如,教师讲解了1861年俄国农民摆脱农奴制束缚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思考(5-7分钟),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假如沙皇政府不解放农民,俄国的农业发展会走什么道路?在1861年以前,俄国农业和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互联系如何?农民解放后这种相互关系的表现如何? 1861 年以后,是什么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业中封建主义残余(甚全在1861年改革以后)依然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在教科书里“翻阅”资料(顺便指出,在人文学科的课上,教科书首先是为了思考新教材而使用的)。在我看来,这时候进行的是学习过程中最必要、最有益的事一不用通读全文而复习以前学过的教材。这种复习是最有效的,因为就实质而言,这种复习就是思考。
总结
每节课给予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我们经常的课堂上,导课-新课-讨论-练习,教师们会在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剩余的几分钟询问学生是否有什么疑惑?是否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但是这种询问存在诸多问题:a、可有可无,常常没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惯例,没能够在学生心里面形成必要的本能反馈;b、缺乏指向,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思考—老师是不是可以给学生提出进阶型和开放性的思考问题呢?c、时间不足;d、与之前所学知识很少联系,没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着前后知识,不能主动去构建知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