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这些方式相互重叠又无法简化,相应地,也有许多不同的教“理解”的方法。——约翰.巴斯摩尔
如果你能讲授、使用、证明、联想、解释、辨析所学内容,并领会其言外之意,那就算理解了。我们认为表现性评估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因为虽然学生们也通过小测验和简答题证明他们获得了相关知识,但他们还必须通过有效地运用知识,使我们相信他们真正理解了所获得的知识。
理解一词的更复杂的含义类似于智慧,通常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有远见”,能够避免感情用事、个人偏好和当前主流观点,经过慎重考虑和不断反思,将事情做到最好。
理解是多维的和复杂的,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方法,同时和其他知识目标也有概念上的重叠。
为了构成成熟的理解,我们形成了一个多侧面的视角,即理解六侧面,当我们真正理解时,我们:
能解释:通过归纳或推理,系统合理地解释现象、事实和数据,洞察事物间的联系,并提供例证。
能阐明:叙述有深度的故事;提供合适的转化;从历史角度和个人角度揭示观点和事件的含义;通过图片、趣闻、类比和模型等方式达到理解的目的。
能应用:在各种不同的真实情境中,有效的使用和调整我们学到的知识。
能洞察:批判性的看待、聆听观点;观其大局。
能神入:能从他人认为古怪的、奇特的或难以置信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在先前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敏锐的感知。
能自知:显示元认知意识;觉察诸如个人风格、偏见、心理投射和思维习惯等,促进或阻碍理解的因素;意识到我们不理解的内容;反思学习和经验的意义。
这六个侧面表现了迁移的能力,我们应用这些不同但又相关的侧面来判断理解,正如同我们使用不同的指标判断一个独立且复杂的表现。
这六个侧面为理解提供了多元化的指标,因此能够引导评估的选择和设计,以达到理解目的。这些侧面表明,旨在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中,完整且成熟的理解,理想情况下,是指理解六侧面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