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53天 2021-12-15
第一次听到“叙事”这个疗法的时候,是在焦点学习过程中,刘老师讲“外化”技术,说到叙事和焦点同属于后现代心理学派,他们有很多相似的理念和人性观。所以常听人说:后现代两只花,焦点叙事不分家。
后来也偶尔听一些老师在学习叙事,虽然很好奇,但一直没有接触叙事。而这一次刘老师请台湾的林祺堂博士给我们讲授叙事和焦点的柔和,才让我有机会走近叙事。
在叙事的第一节课上,林祺堂博士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了“叙事疗法的哲学观和治疗思路”,带领我们走近叙事实践之路,给我们又打开了一扇助人自助之门。
林博士从“聊遇”(疗愈)这个词开始讲授叙事疗法是一个温暖的后现代的咨询学派,是一个先有温度、后有亮度的,去病理化的学派。
聊遇,就是在谦卑尊敬的聊天访问学习中,让来谈者聊他自己的生命故事,遇见自己生命中的美好。
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叙事取向的咨询师,就要是一个会听故事的人,从听到、听完到听懂来访者在一片黑暗当中的主线故事,以及他想成为的样子的支线故事。
林博士说:我们要想听懂,首先要学会听不懂,我们不能觉得自己很聪明,来访者讲的我们都懂,我们要学会问。
因为来访者经历的事情,只有他才知道,我们并不知道。所以我们先要先让自己没有听懂,让来访者慢慢聊让他懂了自己,我们也懂了他。
所以,作为叙事疗法的咨询师,要是一个很会听故事的人,而不是讲故事的人。所以他不管讲成什么样子,我们都能够听得懂。
那么,我们怎么听来访者的故事呢?
首先,我们要听对方内心真正想说的,而不是听我们自己想要听的。
来访者来谈他生活的黑暗、痛苦、悲伤以及不幸等等,都是我们要听的故事,如果我们不喜欢听,那么我们就看不到他生命的美好,也就帮不了他创造幸福。所以,我们要用好奇的眼光,欣赏的眼光来听他值得被喜欢的地方,相信是他自己生命中的主人,他的美好藏在他的生命中。
其次,我们要学会翻译。因为每个来访者都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说他们的生命故事。当他在抱怨的时候,我们要找出他的在乎,他在乎的东西其实藏着他内在的渴望,他的渴望就是他想成为的样子。
我们要帮助他、协助他、催化他,让他去看见那些困顿的背后他是怎么努力的,怎么坚持的?他希望怎么样,他的盼望是什么,以及他生命中在乎的是什么?引导他从他谈的生命中长出经验,活出他想要的样子,拥有他想要的关系。
所以,叙事的咨询目标就是来访者他想活成什么样子,而焦点解决的目标是来访者渴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拥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从林博士生动的讲解中,我对叙事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对叙事疗法有了浓厚的兴趣。正如林博士所说:你认识叙事开始,你就不会讨厌叙事,叙事是一个值得投注一辈子的学派。
所以,希望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探索过程中,从走近叙事到走进叙事,再到深入叙事实践之旅,寻访生命的意义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