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像芯片、光伏、军工等板块科技成长股,波动很大。
就短期因素而言,主要还是美联储加息对重资产板块不友好所致,问题还不是那么大。
真正值得重视的,是中长期基本面拐点临近的风险。
在这两年景气度最高的六大赛道:CXO、新能源车、芯片、光伏、风电、军工,拐点风险都已若隐若现。
举例来说:新能源车,5月份国内渗透率已经达到26.6%,超过了政策规划最乐观的预期,未来增速必然将放缓。
虽然说新能源车智能化、高级化的势头良好,但低端新能源车已经开始出现卖不动的迹象。这种情况下, 仍在大幅扩产的动力电池产业,明年就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局。
军工,市场一致预期23年将是业绩增速最高点,考虑到装备更换周期,到25年后增速或许会大幅放缓。
CXO,今年一季度全球生物医药融资同比下滑35%,上游的增速放缓将会导致下游的CXO代工需求同步下滑。
这不,药明康德的管理层已经预见到这种萧条的前景,即使股价比高位打了五折, 依然坚决要减持回避 了。
下面,我重点讲讲光伏和芯片板块的风险。
1、光伏
光伏的优点是空间大、需求增长快。机构普遍预期今年光伏装机量在230-240GW左右,远期2030年可以达到1000GW,还有4倍的空间。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俄乌战争之下,欧洲需求超预期,本来明年可能出问题的美国需求,因为通胀问题,美国政府被迫暂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调查,乌云散去。
因此5月份,光伏一派乐观氛围, 全行业涨了30-40%。
但需求增速快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警惕:这个行业的产能增速更快的惊人。
光伏是一个技术门槛不高的行业,越是中下游,门槛越低。像组件环节,行业龙头晶科能源的毛利率在今年一季度只有9%。
去年以来,赚了钱的硅片、设备龙头,像隆基、京运通、上机数控等,纷纷都开始往下游走,使得组件环节的产能增速最快,过剩也最严重。
毕竟这些公司,自己有设备,扩产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自然要吃干榨净每一分利润。
域外资本也在大规模进入,自2020年开始,像什么做汽车饰品的,做家电压缩机的,做拖鞋的,各路上市公司都开始了对光伏行业的围猎。
这种依靠资本简单堆砌产能的泡沫盛况,大概率会在2023年之前破裂。即使是利润率更丰厚的上游光伏玻璃、硅料等环节,也不会例外。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倒闭潮就是不可避免的,在2010-2011年的光伏行业危机中,国内90%的硅料企业停工停产,数百家工厂倒闭。
2、芯片
消费电子芯片已经全面过剩,晶圆代工产业也在逐季下行。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率先进入过剩状态的,主要是手机、电视、电脑等成熟行业的芯片,因为它们的需求增速缓慢,因此价格跌的最快。
根据IDC的数据,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9%,而PC出货量下降5.1%。紧接着,今年四季度就将看到成熟制程晶圆代工行业的全面过剩。
这里面有三个逻辑:扩产、需求的减少、渠道去杠杆。
另外,现在看来还供不应求的汽车芯片,明年大概率也会进入过剩状态。
汽车芯片的供不应求,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需求增速快,行业前景欣欣向荣。
第二是去年芯片奇缺的时候,消费电子芯片的需求量更大,挤占了汽车芯片的产能。
但不要忘了,汽车芯片的技术门槛其实不高,主要是成熟制程。一旦晶圆代工厂的产能放量,而消费电子的需求又在萎缩,就会一下子涌现出来足够多的产能转向汽车芯片。
到时,汽车芯片的产能过剩状态,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
总体来看,光伏和芯片产业可能正在走向周期的拐点。当然,这不意味着接下来它们的表现就会不好,但大家还是要注意来自行业基本面的风险。
[强哥热评]品评近期市场及热点行业,发掘中长期投资机会。我是强哥,想跟强哥学更多干货的,就点赞支持下吧~